兒童癲癇是兒童神經科門診#!常見的一種兒童慢性病。1000個人當中,約5到" />
兒童癲癇是兒童神經科門診#!常見的一種兒童慢性病。1000個人當中,約5到10人患有癲癇,而百分之六十是開始于兒童時期,所以并不少見。
癲癇患兒的生活品質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其家人需要的不僅僅是醫療上的幫助,他們更需要的是孩子能受到公平的對待,能夠與同伴們一樣快樂地成長。希望孩子不會受到歧視與排擠。
罹患癲癇癥的孩子,更多時候生活樂趣是被父母壓縮的。即將畢業旅行時,媽媽或許擔心孩子在旅途中癲癇發作,因此不讓孩子參加;孩子想和小伙伴一起參加體育活動,如打羽毛球、跳繩等,爸媽擔心在運動時發作,就不讓孩子去。凡此種種,都是父母本身不了解癲癇癥,過度擔憂,從而壓縮了孩子應該享有的生活樂趣。
因此,正確認識癲癇,讓孩子能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完善的生活空間與適合的休閑運動。
家庭指南-癲癇發作該如何處理
第一次面對一個正在大發作的病兒時,十個人當中幾乎有九點九個人都是趕緊想要拿東西把患者的牙齒撬開,或企圖搖晃叫醒他,或施予心肺復蘇。不知是電視節目的錯誤示范還是其他因素,這樣不正確的處理方式卻牢固地存在多數人的心中。
我們看到癲癇患者正在發作的時候,到底該做些什么來幫助他?癲癇發作的類型很多,一些類型的發作是不需要旁邊的人做什么的。例如:
失神發作:病兒發作時只有簡短的幾秒鐘暫時失去意識,不會倒下去,在旁邊的人有時甚至不知道病兒正在發作,所以是不需要做任何事的;
肌陣攣發作:瞬間全身像被電到一樣的抖動,就抖這么一下就過去了,也不需要做什么事;
整個人眼神呆滯,神情恍惚,跟他說話也不理不睬或答非所問,或僅有眼皮眨動,這種顳葉癲癇也不需要旁邊的人做些什么來幫他。
需要旁觀者幫忙的癲癇發作大概只有發作時看起來很嚇人的全身發作。全身發作時患者雙眼往上翻,嘴唇發紫,口吐白沫,四肢強烈的抽動,有時還會伴隨尿失禁。不過這種發作雖然看起來嚇人,但絕大多數患者都會在二到三分鐘內自行停止,旁邊的人其實不需要做任何事或任何動作,只需要陪伴在他身邊,靜待發作結束即可。
要知道一旦抽搐開始,只有兩種方式可以讓其停止:一是“自動停止”,二是靠抗癲癇藥物來停止,任何其他的吶喊、掐人中或搓揉都沒有辦法讓其停止,只有徒增不必要的意外傷害!
大部分的癲癇發作都是“自動停止”,而且多在五分鐘內就會停止,所以癲癇發作時并不一定需要立即就醫,但一旦發現抽搐沒有停止的跡象,即這個“自動停止”的機制可能失敗了,即可能成為“癲癇持續狀態”,那只有盡快送醫以便于給予抗癲癇藥物。
但我們也絕非什么都不能做,首先我們千萬要:
“保持鎮定、不要慌張”;
協助病人躺下側臥,以利口中分泌物流出以免嗆到;
移開旁邊的障礙物及松開衣物,務必“制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病人“安全地結束發作”。切記不要拿手指頭或任何東西塞入病人的口中,另外也不需要大聲叫喊或用力搖晃企圖抽出停止。
當抽搐已經停止,病人還會面臨一段所謂的“發作后疲倦期”,這時腦子還沒有完全清醒,這時不要去吵他,但是要在一旁陪伴到他完全清醒才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