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發作與生物節律的關系
年齡對癲癇的發病率、發作類型、病因和預后均有一定影響。癲癇的初發年齡大多在20歲以前,約占60%~80%,癲癇病隨年齡增大而逐漸減少,新生兒期和嬰兒期6個月內首次有癲癇發作多為腦器質性疾病,如產傷、感染、先天性腦部疾病等。
原發性癲癇多在20歲以前就開始發作,其中有6~10歲和14~17歲兩個高峰年齡,青年、成年癲癇則顱外傷是一重要原因,中年期顱內腫瘤所致者較多見,老年期癲癇則腦血管病占首位。癲癇發作與生物節律的關系:
一、生物節律是指生命活動的周期性發生,如晝夜節律。正常情況下所有生命體都照每日24小時日出日落的規律,調節著生命體內的新陳代謝和作息時間。病理情況下,發生周期超過24小時則稱超日節律,少于24小時則稱亞日節律。
二、癲癇與睡眠的晝夜生物節律對于自發性
癲癇大發作或癇樣放電而言,具有晝夜傾向性。部分癲癇發作常常出現于每天特定的時間,證明癲癇與生物節律有一定的關系。對我們門診的癲癇患者進行統計表明,白天發作者占45%,夜間發作者占20%,隨機發作者占35%,依此分類,我們又把癲癇分為覺醒型(白天發作)、睡眠型(夜間發作)、彌散型(無相對固定時間)。這對于腦電圖檢查有重要指導意義,如睡眠型患者在白天查腦電圖時陽性率較低。
三、癲癇與睡眠癲癇影響睡眠,癲癇發作的程度和范圍以及發作出現的時間影響睡眠的數量和質量。通常癲癇患者夜間睡眠量正常但質量下降。
溫馨提示:發熱可引起發熱性驚厥及促成癲癇發作;過量飲水可誘發全身強直-陣攣發作;過度換氣容易誘發失神發作;飲酒可促成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和肌陣攣發作;睡眠剝奪可引起腦電圖癇性放電及臨床抽搐發作;過度疲勞容易導致各類癲癇發作,饑餓性低血糖也易引起抽搐發作;突然撤掉抗癲癇藥物往往促成癲癇發作,甚至導致癲癇持續狀態;有些感覺因素也可誘發癲癇,如視、聽、嗅、味、內耳(前庭)、軀體等受刺激;還有些精神因素也可促使癲癇發作,如強烈的情感活動、情緒激動、受驚嚇、用腦過度、緊張等。有時甚至因聯想到某種特殊誘因,或看到與該誘發因素相關聯的某些事物時,也可引起癲癇發作。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