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癲癇病的早期癥狀,對癲癇患者有一定的幫助,其實癲癇病離我們并不遙遠," />
了解癲癇病的早期癥狀,對癲癇患者有一定的幫助,其實癲癇病離我們并不遙遠,經調查:癲癇病的平均發病率是9‰;而患有癲癇病的年輕人的死亡率是正常年輕人的4倍!如此觸目驚心的數據,值得我們對癲癇病深究了。
正確識別癲癇病的特征不但有助于家屬或癲癇病患者身邊的人及早發現并使其處在安全的環境中,還幫助辨別一些嚴重后果的真假。
其癲癇病的特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大發作:約占癲癇發作的50%,多在1歲左右或14—17歲之間。
2.小發作:癲癇小發作又稱失神發作,典型的表現為病人有短暫意識喪失,大多數意識完全喪失,偶爾意識障礙較淺,對周圍有所了解,能聽見問話,但不能回答。意識障礙短暫而頻發為其特點。多數每次發作2-15秒,不超過1分鐘,每日數次至數十次。突然發生,突然終止。表現為言語及活動突然中斷,兩眼凝視,偶爾上翻,有時面色蒼白,無先兆。手中持物落地,有時打碎飯碗,發作停止后,繼續原來的活動。
3.精神運動性發作: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常有錯覺、幻覺及自動癥等。因多由顳葉病變引起,故又稱顳葉癲癇。發病年齡在各型癲癇中較晚,多在20歲左右首次發病。約有40%的病人發病時有先兆,感到胃部不適、幻聽、幻味、眩暈、惡心、恐懼等。
4.局限性發作:又叫單純性發作,表現為身體某一部分節律性抽動,持續數秒,意識清楚,若有癲癇放電擴展,可延致半身或全身。
很多人會把癲癇癥狀和其他疾病癥狀弄混了,比如兒童抽搐癥,夜驚等。之所以會辨別不清楚主要是因為癲癇癥狀復雜,類型多樣讓人難以分辨,那么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癲癇癥狀。
夜驚多見于兒童,多為入睡后發生突然喊叫,騷動,神情緊張,意識不清楚,甚至不認識自己的父母,持續數分鐘后安靜下來,然后可以繼續入睡的臨床表現。患者能對發作情況部分回憶,有些患者清醒后說自己在做惡夢,有一種壓迫,悶塞或窒息感等,偶爾伴有紀覺。有時因過度興奮,疲勞,聽,看恐怖電影或電視導致。但夜驚不是癲癇發作,本病應與癲癇復雜部分性發作相區別,腦電圖是主要的鑒別依據。夜驚無腦電圖的異常放電,而癲癇有異常癲癇波。根據臨床表現易與夜間的癲癇發作鑒別,對診斷不明確,鑒別困難時,需要用多導睡眠掃記儀,并加用腦電圖電極連續兩夜的監測。
解析癲癇病臨床的癥狀都有什么?
1.失神伴自動癥自動癥在失神發作中相當常見,約為60%。自動癥的出現率隨失神發作持續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如發作持續超過10秒鐘以上,幾乎都有自動癥。失神時的自動癥通常與發作前正在進行的活動無關,表現為咂嘴、舔唇、吞咽、咀嚼、咬牙、摩擦面部、摸索衣服等簡單動作。
2.失神伴輕微陣攣性成分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見于半數左右的失神發作,主要表現為失神發作時伴有面部或上肢輕微的肌陣攣性抽動。如肌陣攣為突出的癥狀,則應考慮為肌陣攣性失神。
3.失神伴失張力成分約占失神發作的20%左右。發作時維持姿勢的肌肉張力減低,通常表現為頭部緩慢下垂,但很少因肌張力完全消失而致跌倒。失神伴跌倒發作一般見于不典型失神。
4.失神伴強直成分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為失神發作時姿勢性張力輕度增加,以影響伸肌為主,#!常累及眼肌,引起眼球向上凝視。累及范圍可進一步擴大到頸部或軀干,導致頭向后仰或軀干的后沖性運動。不對稱的姿勢性強直可導致頭或軀干轉向一側。有時強直中伴有輕度的陣攣成分。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問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專家咨詢,專家咨詢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專業的疾病咨詢和健康資訊,專家咨詢真誠為您服務。宗旨:讓每一個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