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是一項腦功能暫時性的障礙疾病,它屬于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慢性病,在治療過程中主要以服" />
癲癇病是一項腦功能暫時性的障礙疾病,它屬于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慢性病,在治療過程中主要以服用藥物治療為主,患者需要做好長期治療的準備工作,尤其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以免會導致癲癇病出現反復發作的現象,那么,癲癇病有哪些藥物治療方式呢?
癲癇病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治療用藥要系統完整。未按醫囑服夠劑量是癲癇復發的常見病因,突然停藥可引起癲癇持續狀態。有時發作控制一段時間,患者以為疾病已經痊愈自行停了藥,后癲癇復發即使再服用原量,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很好地控制發作,故堅持治療十分重要。
也就是說,抗癲癇藥物必須長期、不間斷、定時、定量服用,一般至少要服用 2-3 年,有時需 3-4 年甚至更長時間,直至發作已完全控制方可逐漸減藥。停藥時間一般要求在半年內逐漸少直至完成。如用苯妥英鈉 0.1 克 ,每日 3 次,發作已控制,服用 2-3 年,可改服 0.1 克 ,每日 2 次;繼續若干月,如無發作方可停藥。即使服用中藥或伴發其他疾病,一般也應征得醫生同意才以改變治療方案。有時白天忘記服藥,可在晚間補足,使每日劑量保持恒定,以維持穩定有效的血藥濃度。
一般開始用量宜小,逐漸調整至既能控制發作又不產生中毒反應為宜。在休止期不要間斷服藥,不規律服藥是不能控制發作的主要原因。有學者認為完全不服藥比不規律服藥或許還要安全。
用某種藥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確認無效就需要更換藥物。更換藥物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 1 次劑量的新藥,更換 1 次原來服用的藥物,例如原來服用苯妥英鈉 0.1 克 ,每日 3 次,擬更換苯巴比妥時,每 1 周每天減 1 次苯巴比妥英鈉,加服苯巴比妥 1 次,第 2 周更換 1 次,第 3 周即改為每日 3 次苯巴比;另外一種方法是維持原來用的藥物,逐漸地增加新藥,以每周增加一次為宜,待兩藥合并取得效果時,可合并保持血液內藥物的有效濃度,部分患者可根據發作情況決定服藥時間和次數。若僅在夜晚發作,則可在每天晚間睡前給藥 1 次;如僅在白天發作 1 次,則可早晨服藥 1 次。女性病人在月經期發作或發作頻繁,應在此期間多給些藥物。個別病人發作頻繁,亦可每次服藥。總之,在沒有摸清發作規律之前,以每日 3 次服藥為宜。適合的次數和劑量因人而異,也是逐漸摸索得來的。
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幾個食療小方法吧。
芝麻肉絲
材料:豬瘦肉400克,熟芝麻50克,蔥、姜、花椒、大茴香、白糖、醬油、辣椒油、鹽、料酒、味精、花生油、香油各適量。
做法:豬肉洗凈切絲,用姜片、蔥段、精鹽、料酒拌勻略腌。用花生油燒鍋至五成熱,倒入肉絲炒至金黃色,揀去蔥、姜,加鹽、白糖、大茴香、花椒、醬油、清湯,燒至汁干,放味精、香油,起鍋裝盤,淋辣椒油,撒上芝麻即可。
用法:佐餐常食。
功效:補腎填精,健腦強身。
山藥枸杞面
材料:山藥粉50克,枸杞子20克,白面100克,雞蛋1枚,黑豆粉30克,生姜、鹽、豬油各適量。
做法:枸杞子搗如泥狀,與山藥粉、面料、豆粉共放入盆中,打入雞蛋,加水及鹽少許,揉成面團,搟成面片,切成面條備用。鍋內放入清水適量,燒沸一下面條煮沸,放入鹽、豬油等調料即成。
功效:補脾胃,養陰血。
靈芝豬心
材料:靈芝片15克,豬心100克,蔥段、姜片、花椒、鹽、白糖、鹵汁、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心縱向剖開,洗去血水,放入鍋內,注入適量水,放入靈芝片,加入蔥、姜、花椒,用武火燒開,改用文火燉至豬心六成熟時,撈出豬心,揀出靈芝,洗去浮沫,留用。另起鍋,注入鹵汁,放入煮至六成熟的豬心,用文火煮至豬心熟爛,撈出后晾涼,橫向切成薄片,按切片的順序整齊地擺人盤中,將靈芝片擺在四周。取適量鹵汁,加入鹽、白糖、味精,加熱收成濃汁后澆在盤中,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養心安神
溫馨提示,癲癇病的發病是有規律性的,患者不能夠私自進行停減藥物,必須及時的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定期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尤其是康復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家屬們需要及時掌握生活中的正確護理措施,減少癲癇病患者的發作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