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其心理護理。由于癲癇病程較長,反復發作," />
癲癇病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其心理護理。由于癲癇病程較長,反復發作,不分場合,不分時間,給癲癇病人帶來巨大痛苦,心理上造成極大壓力,往往產生焦慮、恐懼、自卑的情緒,擔心病情不能治好,影響學習、工作。未婚青年壓力更大,會考慮到結婚、婚后生活及后代是否遺傳等問題,導致心情抑郁,顧慮重重,嚴重影響預后。有的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所以家庭、社會都要對癲癇病人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個寬松的環境,使他們以#!佳的心態進入社會。首先家屬要對病人關心照顧,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體會到自己并未因患病而被家人嫌棄,大家都在齊心協力地幫助他們,使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癲癇病人應意識到自己所患疾病與其他疾病沒有區別,同樣有治愈的可能,不要自卑、自暴自棄,除了癲癇發作外,同常人看不出有什么分別,同樣可以參加工作、學習,可以結婚、生育等。
有些癲癇病人脾氣暴躁,易激惹,家屬應給以理解,不要和他們爭辯,應耐心地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同時應預防病人傷人、自傷或自殺。經調查顯示,癲癇病人自殺傾向比普通人高5倍,對此,要讓病人知道,癲癇不是不治之癥,對壽命無直接影響,不要心灰意冷,一蹶不振,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和科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會對癲癇有正確的認識,社會上一些人對癲癇病人的偏見會消除。病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參加豐富的業余文化生活,培養自信心,學會面對各種壓力,以一種良好的心理進入社會。
大多數癲癇病患者存在較多心理問題,原因:
①抑郁自卑心理:由于長期的疾病折磨、經濟上的負擔、缺乏社會活動,或對患者的理解支持和關心照顧不周等因素,使得患者自信心下降,加重了心理負擔,很容易產生抑郁自卑感。
②缺乏醫藥衛生知識,使患者得不到系統有效治療,造成久病不愈。
③不良遵醫行為:由于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需長期服藥,心理護理是根據護理心理學的理論,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基礎。
一、一般藥物治療:
1.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擇安全、有效、價廉和易購的藥物。
①大發作選用苯巴比妥90-300mg/d。丙戊酸鈉0.6-1.2/d,卡馬西平600-1200mg/d等。
②復雜部分性發作:苯妥英鈉0.2-0.6/d,卡馬西平0.2-1.2/d。
③失神發作:氯硝安定5-25mg/d,安定7.5-40mg/d。
④癲癇持續狀態:首選安定10-20mg/次靜注。
2.藥物劑量從常用量低限開始,逐漸增至發作控制理想而又無嚴重毒副作用為宜。
3.給藥次數應根據藥物特性及發作特點而定。
4.一般不隨意更換或間斷,癲癇發作完全控制2-3年后,且腦電圖正常,方可逐漸減量停藥。
5.應定期藥物濃度監測,適時調整藥物劑量。
二、在癲癇發作的治療中,抗癲癇藥物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抗癲癇藥物可通過兩種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癲癇發作,一是影響中樞神經元,以防止或減少他們的病理性過渡放電;其二是提高正常腦組織的興奮閾,減弱病灶興奮的擴散,防止癲癇復發。
一般將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鈉等稱為老抗癲癇藥,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線抗癲癇藥。
但有些發達國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的一些副作用,已將其列入二線抗癲癇藥。僅將卡馬西平、丙戊酸鈉列為一線抗癲癇藥。新的抗癲癇藥如:加巴噴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目前比較新的是優時比的左乙拉西坦片。
三、對于明確病因的癲癇,除有效控制發作外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四、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癲癇可行立體定向術破壞腦內與癲癇發作的有關區域,胼胝體前部切開術或慢性小腦刺激術。
五、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持續狀態的治療
1.積極有效的控制抽搐:
①安定,成人10-20mg,小兒0.25-1mg/kg,緩慢靜脈注射至抽搐停止。隨后將20-40mg加入葡萄糖液中以每小時10-20mg速度靜脈滴注,連續10-20小時,日總量不超過120mg。
②異戊巴比妥鈉成人0.5g溶于10ml注射用水中,以50-100mg/分速度緩慢靜脈注射至發作停止。注射中要注意呼吸心跳變化。發作控制后應繼續鼻飼或口服抗癲癇藥物。
2.處理并發癥:
保持呼吸道通暢,利尿脫水減輕腦水腫,糾正酸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