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是由于大腦皮層及皮層下網狀結構發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嚴重的意識障礙,即意識持續中" />
昏迷是由于大腦皮層及皮層下網狀結構發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嚴重的意識障礙,即意識持續中斷或完全喪失,#!高級神經活動的高度抑制表現。臨床上將昏迷分為淺昏迷和深昏迷兩種。
1、淺昏迷隨意運動喪失,僅有較少的無意識自發動作,對疼痛刺激,有躲避反應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問題或執行簡單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對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體征無明顯改變。可同時伴有譫妄與躁動。
2、深昏迷自發性動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對外界刺激均無任何反應,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規則,血壓下降。即各種反應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繼續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體征的改變。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標志,應積極尋找病因,并應積極處理。
癲癇</a></a>病全面性發作的癥狀有"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img.jianke.com/article/201609/20160910203821682.jpg" />
癲癇樣發作和癲癇是包括一組疾病和綜合征,以在病程中反復發作的神經無異常放電所致的暫時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按照有關神經元的部位和放電擴散的范圍,功能失常可能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行為、自主神經等不同障礙,或兼有之。每次發作或每種發作稱為癇性發作。患者可有一種或數種痛性發癇性發作并存。
不自主運動是指患者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無目的、不自主、不能控制的病態動作。不自主運動可出現于神經系統的任何部的病變,如大腦皮質運動區及其下行纖維,基底節、腦干、小腦、脊髓、周圍神經以及各部的病變都可引起。其表現多種多樣,產生不自主運動主要和錐體外系的功能失調有關。臨床上常見的不自主運動有:震顫、舞蹈樣運動、偏身投擲癥、手足徐動癥、肌強直、肌陣攣、肌纖維顫動、肌痙攣等。
患者意識范圍狹窄,集中注意于某些內心體驗,而對環境中的事物不加注意,對外界的反應也減退。思維不清晰,有時很混亂。可表現帶有焦慮或欣快的情緒。對周圍的事物常有錯認,也可有各種幻覺。
癲癇病全面性發作的癥狀就主要有以上幾種,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