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大發作也稱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以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為特征。癲癇大發作" />
癲癇大發作也稱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以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為特征。癲癇大發作對患者傷害巨大,甚至危害生命,需要迅速控制,在癲癇發作的治療中,抗癲癇藥物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下面介紹幾種抗癲癇大發作用的常用藥物。
1、苯巴比妥
不僅抑制大腦皮層運動區,提高驚厥閾,直接抑制病灶放電,又能限制放電擴散,使大發作腦電恢復正常。作用快,維時長,毒性低,安全性較大,可作控制大發作首選。
2、加巴噴丁
機理不明,可能與加巴噴丁受體所在部位相結合有關,其結合部位可能在大腦,可能集中于海馬和新皮層的樹狀層神經元。加巴噴丁作為輔助藥治療部分癲癇發作和繼發性全身發作取得較好臨床效果,口服吸收迅速,2~3小時可達到#!大血漿濃度,半衰期5~7小時,需每天服3次,#!大優點是同其他抗癲癇藥聯合應用無相加的副作用。
3、托吡酯
具有獨特的多重抗癲癇作用,通過雙電壓激活鈉通道狀態的依賴性阻滯作用,阻滯谷氨酸受體,增強γ—氨基丁酸活性等發揮療效。它適用于部分性發作、全身性發作、頑固性癲癇。推薦劑量一般從每天0.5~1mg/kg開始,每周或每2周增加每天每公斤體重0.5~1mg,逐漸增至每天每公斤體重4~8mg,逐漸增量可減少不良反應,并可更好地使劑量個體化,小兒加量速度可適當快些。此藥半衰期小兒較成人短,兩者分別為15~20小時和20~30小時,肝藥酶誘導劑可加速代謝。此藥不宜與苯妥英鈉、卡馬西平、苯巴比妥等聯用。
4、拉莫三嗪
具有抗葉酸鹽活性的三氮雜苯類化合物,可以阻滯鈉通道,穩定細胞膜,阻止谷氨酸等興奮神經介質釋放,從而發揮抗癲癇作用。該藥對部分癲癇發作和繼發性全身發作極為有效,而對原發性全身性大發作效果較差,口服后迅速吸收,2~3小時達#!大血漿濃度,半衰期約24小時,約10%的病人用藥后可出現共濟失調、復視、嗜睡及眩暈等副作用。
癲癇的治療原則是以早為宜,小量開始、規律服藥、療程要長。藥物種類或劑量的增減均應循序漸進,否則,可能引起藥物過量或癲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