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民間稱“羊癲瘋”。發作時患者常常會失去意識、倒地抽搐、口吐白沫,不但患者非常痛苦,旁人也都避之唯恐不及,認為此人得了“怪病”。因此,癲癇患者往往心理負擔極重,急切地想尋求治療方法。
其實,癲癇并非無藥可治,只要用藥得當,80%以上的癲癇發作可以得到控制。不過,“用藥得當”4個字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為,癲癇雖然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但由于其發作形式分為好幾類,患者的身體狀況也各有不同,因此要做到用藥得當,就要根據不同的發作類型選對藥物。
大發作 也叫強直—陣攣性發作,是#!常見的發作類型,約占所有癲癇發作的81%。其表現是突然意識喪失、兩眼上翻、牙關緊閉、大小便失禁、面部蒼白或青紫,全身抽搐約幾分鐘后自然停止,口吐白沫或血沫(舌和口腔黏膜咬破時),最后肌肉松弛,神志逐漸清醒。
小發作 也叫失神發作,主要見于兒童與少年。發作時有短暫的意識喪失、突然中止原來的活動、中斷談話、面色蒼白、雙目凝視、無神,既不跌倒,也不抽搐。發作不超過 30 秒,突然停止,恢復清醒。
簡單部分性發作 又稱局限性發作。是不伴有意識障礙的運動、感覺或植物神經癥狀的發作。常見于一側肢體遠端如手指、足趾或一側口角或眼部陣攣,持續數秒至10秒后自然終止,或手指、足趾、口角和舌部的發作性麻木感、針刺感、觸電感等。
復雜部分性發作 又稱精神運動性發作。可表現為幻覺、內臟感覺異常(如自感腹部或胸部有一股熱氣向頭部方向上升)、記憶障礙、恐懼、焦慮、不安、強迫思維、妄想等。
了解癲癇不同的發作形式之后,患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號入座”,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了。目前,癲癇的治療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卡馬西平
該藥對癲癇中的精神運動性發作#!有效,也可以用于大發作、局限性發作和混合型癲癇的治療。由于它能減輕精神異常,對伴有精神癥狀的癲癇尤為適宜。
用法:成人開始口服1次0.1克,1日2次,以后逐漸增加至1次0.2~0.3克,1日3次。
常見不良反應有頭暈、嗜睡、乏力、惡心、嘔吐等,偶見白細胞減少,可逆性血小板減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肝功能異常等。使用時應加以注意,定期檢查血常規。
苯妥英鈉
選用點評
苯妥英鈉對癲癇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有效,對精神運動性發作次之,對小發作無效,甚至可增加發作頻率。
用法: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至口服維持劑量,成人每天0.2~0.3克,兒童為3~8毫克/千克體重,分2~3次服用。
本品長期服用可出現眩暈、頭痛、惡心、嘔吐、皮疹等不良反應。有時可出現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系統性紅斑狼瘡、肝損害等。服藥過程中應避免驟然停藥,否則將加劇癲癇發作。
丙戊酸鈉
選用點評
丙戊酸鈉的抗癲癇作用比較廣譜,對癲癇小發作、局限性發作、大發作和混合性癲癇均有效。臨床上多用于其他抗癲癇藥無效的各型癲癇患者。
用法:成人口服1次0.2~0.4克,1日2~3次。兒童每日3~8毫克/千克體重,分2~3次服用。均從小劑量開始服用。
該藥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偶見血液系統損害,個別患者可出現肝功能異常。如需與其他抗癲癇藥合用,應注意調整劑量。
乙琥胺
選用點評
乙琥胺對癲癇小發作療效好,常作為小發作的首選藥,但對其他類型的發作療效欠佳。可與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鈉合用治療混合性癲癇。
用法:6歲以上兒童及成人開始時每次口服250毫克,1日2次,以后可酌情漸增劑量,每日維持量可達1.5克。6歲以下兒童遵醫囑服用。
乙琥胺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小,但仍須定期檢查血常規及肝、腎功能。
安閑(拉莫三嗪)
選用點評
拉莫三嗪是一種新型抗癲癇藥,作用更加廣譜,耐藥性和不良反應均明顯降低。可用于癲癇大發作、簡單部分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的治療。
用法:從小劑量(每日25毫克)開始,逐漸遞增,每隔兩周增加劑量,可增加到100~200毫克/日,1次或分2次服用。具體用法遵醫囑。
拉莫三嗪有低毒、不良反應小的特點,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皮疹。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