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減輕抗癲癇病藥物的副作用?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的慢性疾病,這種病治療在現在醫學上是一大難題,雖然有很多治療這種病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都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就比如說現在最常用的藥物治療,長期的服用藥物會對患者的面部造成改變,鼻骨變寬,頭發還會脫落,對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都造成退化等,這些都是服用藥物的副作用,所以很多人就算知道藥物對身體的傷害這么大,但是為了治療疾病,也沒有辦法,所以很多患者都在尋找能夠再服用藥物的同時,減輕這種副作用的發生,那么,怎么減輕抗癲癇病藥物的副作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下吧。
(1)劑量相關的副作用:例如苯巴比妥的鎮靜作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引起的頭暈、復視、共濟失調等與劑量有關。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增加劑量,盡可能不要超過說明書推薦的最大治療劑量,可以減輕這類不良反應。
(2)特異體質的副作用:一般出現在治療開始的前幾周,與劑量無關。部分特異體質的不良反應雖然罕見,但有可能危及生命。幾乎所有的傳統AEDs都有特異體質不良反應的報道,主要有皮膚損害、嚴重的肝毒性、血液系統損害。
(3)長期治療的副作用:與累積劑量有關。給予患者能夠控制發作的最小劑量,若干年無發作后可考慮逐漸撤藥或減量,有助于減少AEDs的長期副作用。
(4)致畸作用:癲癇婦女后代的畸形發生率是正常婦女的2倍左右。造成后代畸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遺傳因素、癲癇發作、服用AEDs等。大多數研究者認為AEDs是主要原因。
癲癇患者不需要為在服用抗癲癇藥物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副作用過于緊張,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副作用都是可逆的,只要患者和家屬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及早發現、及時處理,一般都能逐漸消除,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對于抗癲癇藥物應用劑量偏大而造成藥物副作用較大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少藥物用量,直至達到有效的最小劑量。個別體質特異的患者,可能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可及時更換成其他同類抗癲癇藥。
以上就是關于怎么減輕抗癲癇病藥物的副作用的一些介紹,希望對患者能有幫助。藥物治療癲癇病的方法雖然副作用大,但是,這種副作用是小于治療的效果的,所以還是可以使用的,患者朋友不要過于的擔心,只要在有原則的使用藥物,那么是可以控制住病情的,治療癲癇病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癲癇每發作一次就會對腦部造成一次損傷,所以我們一定要對癲癇病引起重視,不要等到癲癇病情到不可收拾的時候,才知道治療癲癇的重要性,這就晚了,一定要早治療,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