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癲癇藥物主要有哪些種呢?癲癇病屬于腦部慢性疾病,現在患上這種疾病的人有很多,癲癇病這種疾病不發作的時候和正常人沒啥區別,發作的時候就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傷害,現在有很多患者選用藥物治療,常用的口服抗癲癇藥物包括卡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鈉、丙戊酸鈉、乙琥胺等,由于每個癲癇患者對于藥物的敏感性及反應性均不同,應用劑量也應個體化,所以在服藥期間應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
卡馬西平也稱得理多,用于簡單和復雜部分發作、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及混合型發作。嗜睡是開始服藥時常見反應,還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共濟失調、胃腸反應、過敏反應、血象異常、肝腎功能異常、脾腫大、淋巴結腫大、低鈉血癥、心律不齊等。這些反應與藥物劑量相關,服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則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發生。服藥期間需要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及血細胞計數。
苯巴比妥又稱魯米那是一種廣譜、療效好、低毒性、價格廉的抗癲癇藥物,可用于治療部分性發作、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及癲癇持續狀態。苯巴比妥藥物毒性較小,可以引起鎮靜、輕度情緒改變、認知和記憶力下降、抑郁等。長期用藥可能出現葉酸缺乏而導致大細胞性貧血。嚴重者可出現眼球震顫、呼吸抑制及共濟失調。用藥期間應常規檢測血細胞計數、肝功能及精神狀態。
苯妥英鈉又稱為大侖丁,可用于治療部分性發作、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及癲癇持續狀態。患者服藥期間可能出現胃腸道不適、頭痛、頭暈、失眠、多毛、齒齦增生及過敏反應。長期使用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改變等反應,并可能影響骨骼的生長代謝,而引發軟骨病和骨質軟化。這種藥物對于全血細胞計數影響較小,但建議在服藥的同時補充葉酸。
丙戊酸鈉用于治療部分性發作及原發性全面性發作,特別是肌陣攣及失神發作。用藥初期可能出現胃腸道反應,可在用餐時同服或采用腸溶制劑以減少胃腸道不適,服藥應以小劑量開。患者還可出現食欲和體重增加、水腫、頭痛、脫發、骨髓抑制、震顫、共濟失調、過敏反應、肝功能異常等。服藥期間應監測血細胞計數及肝功能。
乙琥胺是治療失神發作的二線藥物,可替代丙戊酸鈉。常見反應有胃腸道不適、疲勞、乏力、困倦、共濟失調、輕度欣快感。罕見人格改變、運動障礙、抑郁、血常規異常等。此藥對于肝腎功能損害較大,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用藥期間需要監測肝腎功能。
常用抗癲癇藥物主要有哪些種呢?以上這些內容就是小編為廣大的患者朋友做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能幫助到癲癇病患者朋友,隨著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治療癲癇病的方法也在不斷完善,治療癲癇病的藥物越來越多,因為癲癇病比較復雜,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所以想要治療癲癇病一定要到專業正規的醫院聽從專業醫生指導在服用藥物,最后祝愿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