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兒童心理行為問題逐漸受到兒科醫師重視,假性癲癇發作即為心理因素所致,其臨床表現" />
近年兒童心理行為問題逐漸受到兒科醫師重視,假性癲癇發作即為心理因素所致,其臨床表現可為軀體癥狀,精神癥狀及意識范圍縮小等多種形式。具有反復發作性,故可與多種癲癇發作類似型相混淆。本組資料顯示約占30.8%的病例曾被誤診,反復給予多種抗癲癇藥物治療,療效欠佳,由于藥物副作用及反復就醫而休學,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因此,對假性癲癇發作特點的認識,將有助于診斷的準確性。
本組通過臨床及Video-EEG資料分析,顯示假性癲癇發作的特點具有較明顯的精神因素為誘因;發作均在清醒狀態下;即使臨床表現時“睡眠狀態”,而Video-EEG監測顯示腦波節律為醒覺狀態,此種假性睡眠的出現常是診斷假性癲癇發作的有利證據;假性癲癇發作開始比較緩慢,發作過程持續較長;發作中情感色彩明顯,易出現哭泣、喊叫等,而癲癇發作較少出現這種現象。暗示誘發試驗為診斷性癲癇發作的一種特異方法,即通過相應的語言暗示,如能引出典型臨床發作即為陽性。本組15例為陽性結果,而對照組均為陰性,其敏感性為57.6%,特異性為100%,陽性價值100%。從而說明暗示誘發試驗對假性癲癇發作的診斷是一種特異性很高而且較為敏感的方法。因此,對疑似假性癲癇發作的患兒應常規進行暗示試驗。
Video-EEG監測的應用為假性癲癇的診斷帶來了突破性的進展,被認為是假性癲癇發作的金標準。對發作性癥狀定性的準確明顯提高。本組Video-EEG檢測捕獲假性癲癇發作56次,其發作期EEG均無癲癇樣波發放,這與癲癇發作有本質區別,但其發作EEG背景干擾波較多,需仔細辨認,避免EEG假陽性。額葉及顳葉癲癇常出現復雜部分性發作,其發作時意識不完全喪失,可伴有情感癥狀,由于癲癇灶位置較深,EEG可以正常,臨床診斷時應注意與假性癲癇發作鑒別。假性癲癇發作的起因較多,包括對特殊事件的需要,依靠或幫助,極大失望的反應等,臨床上形成一種轉換癥狀,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癥狀的產生和消失與暗示密切相關。因此,心理治療為#!好的方法。首先對該診斷的解釋需取得患兒家長理解,治療中取得合作。家長的過分擔憂及反復就醫,有時加重患兒的發作,心理治療方法較多,如個別咨詢,家庭咨詢等,使其了解疾病的本質,消除顧慮。如心理支持治療無效時,可應用暗示治療,如語言暗示,安慰劑等,精神癥狀明顯時可選用相應的抗精神藥物治療,假性癲癇發作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