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對青少年危害大,治療護理很重要,不少癲癇患者都是未成年人,他們還處于身體發育階段。因此得更加重視。青少年癲癇的危害還體現在精神方面,許多患病的青少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慢性和嚴重的癲癇患者可出現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固執、自私、易激惹、自我中心、糾纏不休等,其思維和情緒改變以粘滯和不穩定#!為突出。或表現為情感膚淺、過分謙恭或反社會行為等。癲癇人格障礙患者缺少穩定的個性結構,不成熟、好沖動。癲癇性人格改變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般認為與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腦器質性損害,癲癇發作類型和長期應用AEDs以及患者原有人格特征等因素有關。
癲癇危害青少年的日常行為。
除了精神方面的危害,癲癇還對患者的行為造成巨大影響,專家表示,青少年癲癇行為異常發生率為百分之五十五左右,且無性別差異。主要表現為性格改變、多動、沖動、攻擊行為、社交退縮、強迫行為甚至自我傷害等。另外,癲癇發作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并伴心理行為異常。癲癇患者行為異常與發作類型有關。復雜部分性發作主要以精神、行為異常為發作特點,切除顳葉病灶后異常行為可消失.
癲癇的誘發因素有很多如:過重的體力勞動,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劇烈的體育運動可誘發癲癇發作;精神緊張,悲傷,憂愁,過度的興奮等均可誘發癲癇發作;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會誘發癲癇發作;一次大量的飲水,過飽或過饑均可誘發癲癇發作;吸煙、飲酒、喝濃茶或服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及含大量咖啡因的食品(如巧克力、咖啡等)均可誘發癲癇發作;感冒,發熱也會誘發發作。對以上的可能誘發癲癇的因素應盡量避免,以免發作。
一般來說,癲癇經治療3年未發作,如果腦電圖正常,就可以考慮減少并逐漸停用藥物。一般是西藥只能控制不能@&,一旦停藥就會發作,有部分患者發作的時候腦電圖也是正常的.你可以停藥試一試,如果不發作證明病已好,如果還發作可以用中藥治療,這樣可以@&。
藥物治療癲癇的首要目標是控制發作,包括減少發作次數和減輕發作程度。在控制發作的同時,還應注意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癲癇患者,尤其是難治性癲癇患者治療的目標應定位在控制發作和減少不良反應,尤其是在運動功能改善及提高生活質量上找到#!佳點。
目前國內外對于癲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癲癇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的患者其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經過2~5年的治療是可以痊愈的,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工作和生活。因此,合理、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是關鍵。
經過正規抗癲癇藥物治療,仍有約20%~30%患者為藥物難治性癲癇。癲癇的外科手術治療為這一部分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手段,估計約有50%的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可通過手術使發作得到控制或治愈,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難治性癲癇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