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癲癇藥出現副作用我們該怎么辦?
藥物治" />
服用抗癲癇藥出現副作用我們該怎么辦?
藥物治療是癲癇病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但是藥物治療相對時間較長,長期的服用抗癲癇藥物,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對病人本身也會造成傷害。
長期服藥給患者帶來的影響可以分為以下六個方面:
血液系統
抑制血液細胞,可能出現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或貧血。據了解,臨床上約1%的病人發生巨細胞貧血或巨紅細胞癥;粒細胞減少及粒細胞缺乏的發生率為1%~5%,早期多見;血小板減少及凝血機制障礙發生率為1%。
神經系統
不少患者治療初期#!常出現嗜睡;服用巴比妥類及安定類藥物者多見興奮、活動過多、攻擊行為、焦慮、失眠等情況;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還可能出現頭暈眼花、走路不穩等小腦綜合征的表現;行為異常、情緒改變、腦電圖上出現慢波增多、高幅波等亞急性、慢性腦病
骨骼系統
比較常見,尤其對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影響更大。抗癲癇藥物中有很多對骨骼影響都非常大,要慎重服用。
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
卡馬西平、苯妥英鈉、拉莫三嗪、苯巴比妥等引起的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的表現有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頻發室性前期收縮、阿-斯綜合征等。卡馬西平致阿-斯綜合征,患者出現嚴重竇性心動過緩。由于嚴重的心動過緩致心排血量明顯減少從而使腦供血量不足。所以卡馬西平對于原有心血管系統嚴重疾患者應慎用。
口唇鼻的變化
抗藥物可引起患者面貌變粗糙并伴口唇變厚,以及面部和頭皮皮下組織變厚,鼻子變寬。此外,有近1/3婦女患者用藥過程有多手現象,通常位于面部,偶爾見于全身。苯妥英鈉等是引起引種變化的藥物。
服用癲癇藥物之前我們應該了解這些
1)副作用是指與治療無關的作用。不論是西藥還是中藥,藥物都是客觀存在的。中藥的毒副作用小,而且具有可選擇性。西藥的種類很多,每種藥的藥理特性是不同的,有的副作用很明顯,有的不甚明顯,臨床可以選擇用藥。
2)凡是有國家生產批準文號的藥,都是經過長期的、大量的動物試驗以及藥理和毒理試驗,臨床上進行了對照試驗,證明確實是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的藥物。因此,對那些沒有國家生產批準文號的藥物都要慎用為好。
3)藥物的副作用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會出現,只在少數或極少數患者身上會出現,有的副作用甚至是極為罕見的。因此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可放心服藥,定期復查,如果出現了副作用應及時與醫生聯系。
4)出現了副作用先不要驚慌。少數病人出現了藥物副作用,只要病人和家屬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一般都能及時消除,不會造成嚴重后果,不影響治療。
5)盡管抗癲癇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癲癇發作引起的神經細胞損害遠遠大于抗癲癇藥物的毒副作用,所以考慮藥物副作用的同時,首先應盡早控制癲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