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比較常見的疾病,而且患者多集中于兒童和老年人。是腦神經系統功能暫時失調。
癲癇病的發作形式有多種,簡單的分類分為大發作、小發作、局限性發作及精神運動性發作。
目前兒童癲癇患病率高于成人,根據調查每10萬兒童中有40~50人患病,每年有90~200名新發患兒。而在治療上常常存在著種種誤區。
常見認識誤區
誤區1:治療急于求成
在癲癇的治療中,不少家長急于求成,希望短期治療就能除根,永不發作。這種期望本無可厚非,但目前不論國內外還是祖國醫學,都不能達到這個要求。
誤區2:驚厥即為癲癇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驚厥發作就是得了癲癇,于是帶著孩子各處看病,尋偏方。實際上,據統計,全人口中約3.5%的人曾經有過一兩次驚厥發作,其中癲癇者僅占0.5%。
誤區3:用腦可加重病情
孩子一旦被診斷出患有癲癇,家人感覺從此低人一頭,并想方設法為孩子隱瞞病情。有的家長怕孩子上學用腦會促使癲癇發作,就讓孩子休學。其實,對于很大一部分癲癇患兒來說,用腦是不會促使癲癇發作的。
誤區4:正規用藥會“變傻”
不少人以為,孩子按照現代醫學的正規藥物治療會“變傻”或“吃壞肝臟”。事實上,盡管任何藥物都可能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如果不予治療,就會使病情逐漸加重,因此這種顧慮應當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