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患者應具備哪些心理素質
癲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是以腦部神經元過渡放電而致反復和短暫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主要特征。腦部興奮性過高的神經元突然、過度的重復放電,導致腦功能突發性、暫時性紊亂,臨床表現為短暫的感覺障礙,肢體抽搐,意識喪失,行為障礙或者植物神經功能異常,我們稱為癲癇發作。可分大發作、小發作、局限性發作和精神運動性發作等,具有間歇性、短時性和刻板性的共同特點。總之癲癇系多種原因引起腦部神經元群陣發性異常放電所致的發作性運動、感覺、意識、精神、植物神經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
癲癇的心理特征
1、憂郁
這本身是一種發病因素。一旦患了癲癇,憂郁的特征更加明顯。心理負擔加重,悶悶不樂,心情不暢,時間久了,會形成較嚴重的精神抑郁癥,給患者造成生活痛苦,心理負擔,影響治療效果。
2、孤獨
有的患者意識到自己是個癲癇病人,工作。生活及學習方面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和正常人一樣。于是便陷入孤獨、不愿和大家在一起。不愿參加集體活動。特別是青春期的小患者,孤獨感更強烈些
癲癇患者在疾病的困擾下容易長生各種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的產生對患者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甚至生命。那么癲癇患者可能會面臨哪些心理問題,又應該培養哪些心理素質以應對不良情緒呢?
不少癲癇病人患病后具有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少數發作稀少或剛發病的病人對這種病的危害認識不足,采取無所謂的態度,不積極求治或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治療。而多數病人因長期發作和社會上某些人的歧視而感到悲觀、失望、自卑、自棄。
癲癇
癲癇患者應具備哪些心理素質:
1、對待癲癇應該像對待其它許多慢性疾病一樣,做到“既來之,則安之”,或者說是,一承認,二不怕。
承認,就是正視它的存在,認識到它的危害,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怕,就是對待這種疾病不必過分害怕,也不要過分擔憂。
2、癲癇病人自己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還要能正確對待社會上一些人對自己的歧視態度。
首先要認識到這些偏見多數是由于過去癲癇治療效果不好、預后差所造成的。隨著以后癲癇治療效果的提高,癲癇病人預后的改善,事實也將教育一部分人逐步放棄那些偏見。
其次,癲癇病人要敢于蔑視這些偏見,不要在這些偏見面前低頭,要堅持像正常人一樣地工作、生活、學習,不要自覺低人一等。
總之,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疾病康復的基本保障。在對癲癇癥狀進行治療的同時,也應加強對患者心理健康的輔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認識,加強心理的承受能力等。尤其是在秋冬情緒易出現波動的時候,應適時的加強針對心理的輔導。
癲癇病一但被確診,很多人就會隨之而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在疾病給患者帶來身心傷害的同時,還使得患者對治療癲癇失去了信心,開始變得灰心喪氣,感覺癲癇是不可治愈的。患者要知道,癲癇本來就是病程長,而且需要長久的耐心和堅持服藥,這時候愈加顯得心理素質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當患者面對問題時,一定要積極樂觀,配合好醫生的治療,一但有問題,可以向醫生咨詢,持之以恒,病患自然會離你遠去。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