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又俗稱為“羊癲風”。是由于腦細胞過度放電所引起的反復" />
癲癇病又俗稱為“羊癲風”。是由于腦細胞過度放電所引起的反復發作的突然而短暫的腦功能失調,導致的陣發性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的綜合病癥,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植物神經、精神等不同障礙,或可兼而有之。
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后者是由腦內外各種疾病所引起。例如腦炎、腦膜炎、腦寄生蟲病、腦瘤、腦外傷、腦缺氧、鉛、汞等引起腦中毒等,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另外,過度疲勞、饑餓或過飽、強烈的情緒刺激、營養障礙、水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低血鈣、低血糖、維生素B6缺乏等營養障礙都可能成為癲癇病發作的原因之一。
營養障礙可使神經元的興奮性升高、膜電位不穩定、膜內外電解質的分布和運轉發生變化,造成神經元同步異常放電。
同樣,在飲酒、攝入高糖飲食及濃茶、濃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時,也可誘發癲癇病。如癲癇病發作頻繁,特別是在癲癇病持續狀態時,由于高熱、嘔吐、缺氧、脫水、酸中毒,營養素消耗增加,而發作后進食過少,使得營養攝入不足,而導致營養失調。癲癇有一定遺傳性。
原發性癲癇病人親屬中的癲癇病患病率是正常人群中癲癇發病率的4~7.2倍,繼發性癲癇是2~3.6倍。營養原則:
1、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癲癇病人所需要的熱能和蛋白質與正常人相同,而碳水化合物就不需要太多,以每天不超過300克為宜;適當增加脂肪的供應量,宜占總熱量的60%左右;限制水分,每天不超過1000毫升;鹽每天不超過3克;充分供給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鐵、鈣等元素;禁止食用含糖多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2、限制鉀的攝入量。腦外傷引起的癲癇病人和長期服用鎮靜藥物的病人容易脫水、貧血、白細胞減少、營養不良等,嚴重患者可出現電解質代謝紊亂。當飲食中含鉀過多,就會增加患者的血鉀含量,所以癲癇患者鉀的攝入量每天不應超過3克。
3、癲癇病人應增加鎂的攝入量。癲癇患者經常會缺乏鎂,尤其是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病人,如長期服用苯妥鈉時,易引起骨質疏松,除給予高鈣飲食外,還應注意鎂的攝入。成年人體內含鎂20~25克,大約有一半集在中骨骼內,骨骼中的鎂不能供給身體細胞使用。如果缺鎂時,除影響骨骼的成骨外,還可導致肌肉顫抖、精神緊張。
4、癲癇病人不宜多吃含鋅高的食物。對癲癇病人進行血鋅濃度測定,發現幾乎所有的癲癇病人血鋅平均含量都比正常人明顯增高。經長期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后的病人,血鋅濃度比用藥前明顯下降,有的甚至出現某些缺鋅癥狀。這說明癲癇的發生與體內特別是腦內鋅含量增高有密切關系。專家認為抗癲癇藥物或其他代謝產物能有效地與鋅離子發生絡合反應,降低癲癇病人的血鋅濃度,從而控制癲癇發作。因此,癲癇病人除重視藥物治療外,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鋅的豐富的食物。
5、除此之外,還應注意飲食宜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新鮮蔬菜,多吃些新鮮瓜果,少飲或不飲咖啡,忌煙、酒。適宜食物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小米、小麥、黑豆、玉米、糙米、紅小豆、綠豆、豌豆、黃豆、豆腐干等。2、肉、蛋、奶類的選擇鱉甲、雞蛋、豬心、豬腦、牛肝、雞肉、海蜇、豬腎、牛奶、干酪、咸鴨蛋、蛋黃、小黃魚、田螺、青蛤、海參、蝦皮等。3、蔬菜的選擇油菜心、小紅蘿卜、白蘿卜、芹菜、南瓜、芹菜、雪里蕻、油菜、小白茶、胡蘿卜、薺菜、榨菜、番茄、茄子、青果、蔥頭、黃瓜、冬瓜、絲瓜、西葫蘆等。4、水果的選擇鴨梨、蘋果、葡萄、菠蘿、香蕉、桃、西瓜等。5、其他紅果、枸杞子、干酸棗、炒杏仁、炒南瓜子、榛子、萊菔子、蓮心、芝麻醬等。飲食禁忌碳水化合物每天不超過300克,水每天不超過1000毫升;鹽每天不超過3克;鉀的攝入量每天不應超過3克。烈酒、羊肉、可可、狗肉、豬油、雄雞、野鴨、鯉魚、胡椒、辣椒、咖喱芥末、大蔥、大蒜不宜多食。一日參考膳食早餐:牛奶1杯,小米、大米、白蘿卜,如:二米粥、涼拌蘿卜;午餐:玉米面、小麥粉、芹菜、豬肉、油菜、番茄、雞蛋,如:玉米饅頭、芹菜肉絲、清炒油菜、番茄雞蛋湯;晚餐:綠豆、大米、豆腐干、豬肉、冬瓜,如:綠豆粥、豆干肉絲、冬瓜湯等。
以上讓我們了解了癲癇病,在平時應該怎樣去注意自己的飲食,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這樣不僅能有效的防止患者的病發,還能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