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癲癇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1、病史及臨床表現
癲癇患者就診時往往是在發作后,而體檢時大多數無異常的表現,因此病史采集是十分重要的。除單純部分性發作外,患者本人很難表述發作過程,還需向家屬或目睹了解整個發作過程,包括發作的環境、時間、發作姿態、面色、聲音、有無肢體抽搐以及發作是否突然發生、突然終止,持續時間短暫。對于癲癇的診斷,要求病人及親屬一定要密切配合醫生,盡量按時間順序,進行系統、準確、全面、真實的陳述。尤其是*癥狀、開始抽搐的部位及癥狀發生順序,對癲癇病灶定位極有價值,#!早出現的癥狀*有定位意義。
2、腦電圖
腦電圖是重要的輔助癲癇的診斷依據。結合多種激發方法,特殊電極、長程或錄像腦電圖,陽性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即便再發作間歇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癲癇患者仍有異常的腦電圖,表現為棘波、尖波、棘慢復合波,或爆發節律等,并對局限性癲癇的定位有重要意義。但百分之一到三的正常人可有癇性放電,癲癇發作間歇期相當數量的患者腦電圖正常,因此不能僅依據腦電圖診斷或排除癲癇。
癲癇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1、失神性發作
曾經稱為小發作,是典型的非抽搐性發作,表現為短暫意識喪失,而姿勢能夠保持,只停止活動幾秒鐘,發作后患者繼續原來的活動。有些情況下可伴有輕微的陣攣性運動,大多數為眼瞼或面部,肢體運動比較少。偶爾也可以伴有短暫的自動癥。
2、強直陣攣性發作
曾經稱為大發作,發作時表現出全身性的肌肉僵直及抽動,可以是原法性或繼發性。如果起源于局限性病灶,為繼發性強直陣攣性發作,患者能夠會議起前驅癥狀和部分性發作的癥狀。如果沒有局限性病灶,患者只能回憶出在某些活動中意識突然喪失。一般在幾分鐘至幾十分鐘后意識恢復,此后可以感到頭痛,背部和肢體有酸痛和疲勞。發作時腦電圖表現為10HZ或以上的節律,強直期頻率漸減,波幅漸增;陣攣期表現為慢波;發作見期腦電圖可以表現為多棘慢波、棘慢波、尖慢波等。
3、肌陣攣性發作
可見單發或多發的肌陣攣,通常雙側對陣。肌陣攣多在覺醒后的數分鐘內如患者晨起洗漱時發生,表現為身體的快速抽動,可使手中的牙杯或牙刷擲出。腦電圖可以表現為爆發性棘-慢和多-棘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