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的五項藥物治療原則
癲瘋病由多種不同原因引起的大腦神經異常忽然或反復放電引起功能失調。由于大腦放電部位及范圍不同,導致了羊癲瘋發作不同的臨床癥狀。而不同的發作會有不同的障礙,其中行為感覺意識都有。醫學將羊癲瘋分為兩類,一是原發性羊癲瘋一是繼發性羊癲瘋。癲癇作為一種慢性病,預防其發作#!常用的手段是長期應用抗癲癇藥物治療。癲癇病的五項藥物治療原則:
1、早期用藥:出現兩次及兩次以上發作,或首次發作超過30分鐘時應該開始抗癲癇藥物治療。對于發作間歇期較長的良性癲癇(1年以上甚至更長),可以暫緩藥物治療。
2、根據癲癇及癲癇綜合征分類選藥:部分性發作的單藥治療可選用卡馬西平、丙戊酸、拉莫三嗪、妥吡脂、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左尼沙胺等;全面性發作的單藥治療可選用丙戊酸、拉莫三嗪、妥吡脂、左乙拉西坦等;發作分類不確定的癲癇可選用丙戊酸、拉莫三嗪、妥吡脂、左乙拉西坦等;部分性癲癇單藥治療無效需添加其它藥物治療時,可選用所有新型抗癲癇藥。
3、首選單一用藥:強調單藥治療,當首選的一種一線藥物已達#!大可耐受劑量仍然不能控制發作,可換另一種一線或二線藥物治療,如果兩次單藥治療無效,再選第三種單藥治療獲益的可能性很小,預示屬于難治性癲癇的可能性較大,可以考慮合理的多藥治療。應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避免有相同的不良反應、復雜的相互作用和肝酶誘導的藥物合用。
4、用藥劑量個體化:不同個體對藥物代謝的速度不同,需要監測血藥濃度,一般測定清晨空腹服藥前的藥物濃度(谷濃度),根據濃度調整藥物劑量,進行個體化用藥。
5、根據藥物的代謝動力學特點用藥:根據藥物代謝的半衰期,決定每日用藥的次數。⑥療程:抗癲癇藥需堅持服用,直至未次發作后2~5年,開始緩慢減量至停藥。經過上述科學的藥物治療,60%~80%的患兒癲癇發作可以得到完全控制。
癲癇病的五項藥物治療原則,除以上提到的抗癲癇藥物,在某些特定的癲癇與癲癇綜合征,還會應用激素治療,如在嬰兒痙攣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是#!為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在伴中央-顳區棘波灶的兒童良性癲癇、獲得性癲癇失語綜合征等常常應用甲基強的松龍治療。
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堅持規律服藥,定期隨診。需觀察治療反應,測定藥物濃度,監測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藥物過敏;對血液系統的影響,如白細胞、血小板下降,貧血等;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其它少見的副作用常與特定藥物有關。藥物副作用并非每個患兒一定會發生,即便發生了經過處理多數可以恢復。很多家長擔心用藥后孩子會“變傻”,而實際上新型的抗癲癇藥物大多對認知無影響,相反,由于癲癇的有效控制,患兒的認知常常得到改善。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