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服藥的三個誤區
目前,治療癲癇仍然以藥物為主,70%~80%癲癇患者經過正規抗癲癇藥物治療,能完全控制臨床發作,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不過癲癇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以控制癲癇的發作,專家指出:單一藥物治療是抗癲癇藥物治療應遵守的基本原則。但是有不少癲癇患者在服藥的過程中陷入了如下的三個誤區:
癲癇服藥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迷信新藥
目前,國際抗癲癇聯盟仍然推薦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撲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等為一線抗癲癇藥物。但由于近年來又有十余種新的抗癲癇藥投放市場,如托吡酯(妥泰)、拉莫三嗪(利必通)、氨己烯酸、加巴噴丁、奧卡西平等,所以,很多癲癇患者便過分地相信新藥,誤認為上述新藥要比老藥好,并過早地加用新藥,結果導致了不良后果的發生。總的來說,這些新的抗癲癇藥的療效并不優于傳統的一線抗癲癇藥,而且價格昂貴。患者只有在用一線抗癲癇藥不能控制病情或出現了嚴重的副反應時才可考慮使用這些新藥,并應嚴格掌握這些新藥的適應癥及不良反應。
誤區二:過早停藥
臨床證實,癲癇患者堅持服藥的時間越長,其停藥后病情復發的機會就越少。各型癲癇患者停藥所需的時間不同,如全面性強直一陣攣發作(又叫大發作)的患者須用藥一年以上才能停藥;
失神發作的患者須用藥半年以上才能停藥。需要指出的是,癲癇患者在病情最后一次發作后,仍需根據自己病情的發作類型、發作頻率等繼續服用1~5年的藥物(維持量),然后再逐漸停藥。有些由腦部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癥狀性癲癇(又叫
繼發性癲癇)患者,在病因未去除之前需終生服藥。
誤區三:濫用中藥
中醫藥在治療癲癇方面的確有一定的療效,但目前尚無一種中藥或方劑被公認是治療癲癇的特效藥。祖國醫學在治療癲癇時非常強調辨證施治和整體治療的原則。然而有些人在運用中醫藥治療癲癇時卻很不規范,如大肆宣傳自己的“純中藥”或“祖傳秘方”無毒副作用,而且能快速@&癲癇。
還有一些人在中藥中擅自加入西藥成分,使不少癲癇患者在服用了這些藥物后竟出現了由西藥所致的不良反應,如肝功能損害、骨髓造血功能損害以及女性的月經紊亂等。因此,癲癇患者一定要到正規的專科 進行中醫藥治療,不要因為輕信虛假廣告而上當受騙。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