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不乏有一些訪談類的電視節目,這些節目很多都關注社會民生。幫助解決社會上的許" />
電視上不乏有一些訪談類的電視節目,這些節目很多都關注社會民生。幫助解決社會上的許多問題。天津衛視的大型訪談欄目《活著》是這類節目中做的比較出色的,為無數迷茫的人指明了生活的方向,照亮了他們的生命之路。近日,《活著》播放了一個關于癲癇病的公益短片,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對癲癇病人開始關注起來,也讓無數癲癇病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專家表示,癲癇病由于其獨特的病理特征,治療起來耗費的時間往往比較長,一般在二三年左右,這就要求癲癇病患者必須要有恒心,要堅持治療下去。臨床數據表明,若給予一定時間的正規、系統的藥物治療后,癲癇患者若不再發作,通常情況下就可以減藥,一直到患者完全停藥。一般來說,癲癇患者停藥的三年內再無發作,這樣的情況一般就認為癲癇患者已經基本痊愈。
一般而言,許許多多的癲癇患者只要經過系統、正規的治療雖然不再出現復發的情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每一個人都不會再復發。權威癲癇病治療專家表示,臨床治好的癲癇患者在十年內,還是會有百分之十五的癲癇患者可能復發的。因此,即使取得臨床治愈的病人也不可盲目樂觀,要警惕以后還有發作的可能,不過只要日常生活中注意保養,防止任何誘發因素的出現,戒除煙酒,避免過度疲勞等,是可以有效避免癲癇復發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雖然癲癇病的治療困難重重,但是并不意味著不能治好。臨床治療資料表明,癲癇患者如果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同時生活護理和預防做到位的話,百分之八十的癲癇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或者取得臨床治愈的。由此可以看出,癲癇病不是治不好的,癲癇患者及其家屬務必要選擇正確的癲癇病治療方法,避免盲目施治,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
而我們也不能忽視癲癇對于病人心理的影響。醫生和家人都應該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治療、生活。癲癇病人一般都有幾種心理特征變化。
1、憂郁。這本身就是就是一種發病因素,一旦患了癲癇,憂郁的特征就更加明顯,心理負擔加重,悶悶不樂。
2、自卑。一般地講,常見有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患者自己。二是來自社會的壓力,生活在患者周圍的人。
3、孤獨。有時患者意識到自己是癲癇病人,工作、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和正常人一樣,于是陷入孤獨,不愿和大家在一起。
4、悲觀。癲癇需要長時間治療,給病人造成長期的心理壓力,可能動搖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甚至使患者產生絕望的心理。
通過癲癇公益短片等各種形式給癲癇病人予更多的關愛。照亮癲癇病人生活希望,讓他們更加有信心面對這個社會、面對疾病。社會文明是體現在不同地方的,人間大愛也不是說說的,而是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心中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