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會各個方面的誤解,癲癇病患者80%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其中焦慮抑郁是癲癇患" />
由于社會各個方面的誤解,癲癇病患者80%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其中焦慮抑郁是癲癇患者#!常見的心理障礙,尤其是那些治療效果不明顯或者經常復發的癲癇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更明顯。并且焦慮抑郁情緒也影響癲癇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1癲癇合并焦慮抑郁的發生率
近年來,國外幾項大規模基于人群和臨床的癲癇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癲癇患者合并抑郁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在長期發作不能控制的難治性癲癇患者中發生率更高。Grabowska等研究顯示,203例成年癲癇患者合并有抑郁癥者100例,其中輕度11.8%,重度37.4%。Delay在324例住院癲癇患者中,發現112例患者有自殺企圖。Janz對隨機選擇的909例癲癇患者調查顯示,有11例死于自殺,且在自殺前短時間內無抽搐發作,Bruns對220例患者調查顯示有6例有嚴重自殺企圖。Mohammadi等對Iran進行的癲癇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癲癇患者中有自殺企圖者約占8.1%。而81%~100%的自殺的癲癇患者合并有心理障礙,絕大多數為合并抑郁。
盡管癲癇患者合并焦慮的發生率亦很高,但有關癲癇合并焦慮的大模型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極少,國外基于醫院的調查資料顯示,癲癇合并焦慮的發生率,亦明顯高于正常人群。
國內目前尚未見有大規模基于人群和醫院的有關癲癇合并焦慮抑郁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向代群等采用抑郁自評量表對50例癲癇患者的調查資料顯示,抑郁障礙的發生率為20%。李玉梅等對60例患者HDRS評分,符合抑郁癥診斷者15例,占患者總數25%。國內學者在基于醫院的研究中,對80例長期發作不能控制的癲癇患者的調查資料顯示,有抑郁情緒者約45%,有焦慮情緒者約25%,其中90%有焦慮情緒者同時存在抑郁情緒。這一結果與國外文獻報道相近。調查結果均提示,癲癇患者合并焦慮抑郁障礙的發生率相當高。研究表明抑郁情緒是導致癲癇患者自殺較普通人群高出3倍以上的主要原因。因此,應及時識別癲癇患者的心理障礙,對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應及早給予積極治療。
2癲癇合并焦慮抑郁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近年來研究證實,癲癇與焦慮抑郁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但目前為止,癲癇合并焦慮抑郁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長期以來,患者和醫師均認為焦慮抑郁可能是癲癇患者的“正常”反應,近年來這種觀念發生了轉變,認為癲癇合并焦慮抑郁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神經性和醫源性等多種因素。有抑郁家族史的癲癇患者合并抑郁的發生率更高。Kanner等研究報道,約50%癲癇合并抑郁患者的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以心理障礙#!為常見。上述研究均提示,癲癇合并抑郁可能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
癲癇和焦慮抑郁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經生物學發病機制。研究認為額葉和顳葉結構異常以及腦中神經遞質分泌減少共同參與了癲癇和焦慮抑郁的發生。大腦中引起癲癇發作的許多區域參與恐懼的表達,而杏仁核被認為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焦慮抑郁被認為是基于杏仁核的條件反射式情感關聯。而這種過度反應可能與杏仁核中的抑制調控失效有關。人體的結構和功能神經影像學進一步研究證實焦慮或驚恐障礙與杏仁核異常有密切關系,50%以上MRI顯示杏仁核萎縮的癲癇患者均有害怕的表現。動物實驗研究結果顯示,γ-氨基丁酸、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參與了癲癇灶的點燃,并使發作加重。γ-氨基丁酸是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的抑郁性神經遞質,與谷氨酸神經遞質的興奮作用相平衡。谷氨酸過度興奮出現在癲癇發作中,也被認為在病理性焦慮中起一定的作用,且可能通過上述條件反射式恐懼關聯的過度反應來體現。另外,臨床藥理學研究發現,γ-氨基丁酸能的抗癲癇藥物同時具有抗焦慮抑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