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組#!常見且起因較復雜的臨床癥候群,俗稱“羊癇瘋&r" />
癲癇是一組#!常見且起因較復雜的臨床癥候群,俗稱“羊癇瘋”、“羊羔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癲癇的患病率為4‰-9‰,由世界衛生組織在我國組織的大規模的調查報告為8‰,我國現有癲癇病人1000多萬人,同時,我國的新發病率為25/10萬/年,年新增發病人數為35萬人。其中70%-80%的病人在醫師指導下經正規服用抗癲癇藥治療后可從事正常工作、學習或生活,但也有20%-30%的病人因長期服藥無效或泛用、亂用各式各樣抗癲癇藥而導致成藥物難治性癲癇,也有的發展為癲癇性精神病,這些病人極大的損害了病人的心身健康并造成社會的不安定,給家庭造成極大痛苦。由于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絕大部分時間病人生活在家庭之中,所以治療與恢復過程中家庭成員的護理非常重要。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癲癇患者的家庭護理顯得尤為重要。簡單地講癲癇的護理分為平時護理與發作時護理,平時的護理又可以分為治療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三部分。
一、治療護理:
1.病情的觀察:由于癲癇發作時大部分病人出現意識不清,不能正確講述癲癇的發作情況,主要是家屬的觀察,特別是兒童病人。但由于病人一旦出現癲癇發作時家屬往往十分緊張,忘記對病情的觀察,所以80%的家屬在到醫院看病里并不能講述病人的詳細發作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癲癇病情的判定與治療。主要的觀察要點是1)病人發作有無規律性,如是夜間多發還是晨起多發,女性病人與月經有沒有關系,什么情況下容易多發,如休息不好、食用辛辣食物、情緒、感冒等;2)發作的情況:一般持續多長時間,發作前有無胃部不適、幻視、手腳發麻等感覺,發作時先開始抽搐的部位,頭眼有無向一側偏斜,小便失禁、摔倒等情況;3)發作后病人昏睡時間,有無頭痛等。
2.服藥觀察:1)督促病人按時、按量服藥,減少漏服、少服,增加病人對醫囑的依從性,癲癇病人由于長期服藥,容易對服藥產生厭煩心理,經常會漏服藥物,特別是青少年,容易將藥物扔掉,而病情一旦得到一定時間的控制后病人是#!容易認為癲癇已經治好,忽視醫生的勸告,放棄服藥,往往使治療功虧一簣。2)在換藥、減藥過程中注意緩慢減藥,切忌突然停藥,新換藥物一般需要5個半衰期后才能發揮良好的抗癇作用,而原藥物在一個半衰落期后就很少有治療癲癇的作用,所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出現有效藥物的中斷,所以在換藥中突然停藥往往容易發生癲癇持續狀態,嚴重時有生命危險,而減藥中速度過快可以引起癲癇復發,長期的治療前功盡棄,同時也要注意防止病人在加藥或換藥中加量過快,如妥泰片等藥物加量過快可以引起嚴重的副作用。
3.藥物副作用的觀察:對于一些藥物常見的早期副作用家屬與病人都要熟悉,早期進行觀察與治療。
盡量早期治療。已經有多次發作的歷史,一旦診斷成立,即應開始治療。
根據發作類型選藥。
治療先由一種藥物開始。
抗癲癇藥先從小量開始,及時調整藥量。
長期服藥,停藥過程要慢。一般主張發作控制后繼續再服藥2-4年,然后經過半年至1年的減藥過程再停藥。
注意藥物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