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存在,甚至遺傳下來好多醫學著作至今還" />
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存在,甚至遺傳下來好多醫學著作至今還為人類造福。而對于癲癇,中醫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有研究了,但是古時候的條件肯定不如現在,效果如何我們也不得而知。那么,從古至今中醫是如何治療癲癇的呢?
中醫認為癲癇屬痰癥。腦為至清至純之腑,為真氣所聚,維系經絡,協調內外,以主元神。腦清則神識清明,主持有度;腦為髓海,水谷精微及腎精所藏。清靈之臟腑喜靜謐而惡動擾,易虛易實,是故神傷竅閉為其病理基礎。心藏神,腎藏精主髓,脾運中焦,肝主疏泄而調暢氣機,可見腦與心、肝、腎、脾諸臟功能相關。癲癇是一組由于大腦神經異常放電所引起的短暫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的慢性腦部疾病,具有突然發生、反復發作的特點。中醫學認為癲癇屬于“癇證”范疇,癲癇的病因與先天因素、痰濁內生、七情失調,腦竅外傷、六淫疫毒等有關。
古代文獻有記載癲癇一癥:大凡風癇病發,頸強直視,不省人事,此乃肝經有熱也。又有:癲病多痰氣,凡氣有所逆,痰有所滯,皆能壅閉經絡,格塞心竅,故發則旋暈僵仆,口眼相引,目睛上視,手足搐搦,腰脊強直,食頃乃蘇。此其倏病倏已者,正由氣之倏逆倏順也。”“癲癇之病,其傷在血,寒、熱、燥、濕之邪,雜然凝滯于血脈,血脈通心,故發必昏悶,而又有抽掣叫呼者,皆心肝氣為血困之象,即所謂天地之疾風是也”可見,肝經風熱,痰濁、瘀血乃是癲癇發病的重要因素。
在治療上根據病因施治才能收到#!佳的治療效果。所以對于癲癇病患的治療時采用清肝瀉火、平肝熄風、豁痰順氣、通絡鎮痙、寧心安神定驚之法。根據臨床療效可見,用中西藥結合治療癲癇可以較好控制癲癇的發作,較單純西藥治療效果顯著。在今后的臨床中,我們需要更好的利用祖國醫學治療癲癇,為廣大患者解除痛苦。
看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不禁感嘆中醫的偉大,在那么久以前對癲癇竟有如此研究。由此可見,中華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難能可貴。因此,選擇中醫治療癲癇也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