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可是最近放學回來后她卻經常悶悶不樂的,這可急壞了媽媽,在" />
佳佳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可是最近放學回來后她卻經常悶悶不樂的,這可急壞了媽媽,在媽媽的一再追問下,佳佳才講出了原因:原來這段時間在學校,當大家都在玩跳橡皮筋的時候,一開始佳佳也很開心地和小伙伴們一起玩,可是每次輪到她跳的時候,她都是跑到橡皮筋處時就會不自覺地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地,要小伙伴們叫她好幾聲,甚至過去推推她,她才能反應過來,如此反復多次后,小伙伴們都不愿和她一起玩耍了,這就是讓她最近一段時間悶悶不樂的原因。
媽媽帶著佳佳到省婦幼的神經科,常燕群教授詢問了佳佳的情況后,建議先給孩子做個腦電圖檢查。在做其中一個“過度換氣”的項目時,佳佳再次出現了愣神狀態。腦電圖報告示:過度換氣30秒時誘發廣泛性3Hz棘慢波節律爆發伴失神發作。常燕群教授告訴媽媽,佳佳這是患了兒童失神發作癲癇,需要接受一定的藥物治療。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佳佳終于沒再出現愣神狀態了,又可以再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正常地玩跳皮筋了。
癲癇,俗稱“羊癲瘋”,很多人對這個病都不會陌生,據有報道,目前國內兒童癲癇的發病率為5.3‰左右。一說到癲癇患者,想必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突然跌倒、呼之不應、四肢強直、眼球上翻、抽搐等這些常見的表現,癲癇大發作的這些表現已經被多數人所熟識,大家對此也有一定的警覺性。然而,兒童癲癇的發作形式卻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一種不典型的發作形式,叫癲癇失神發作,家長則較為陌生,且常常疏于防范。
兒童癲癇失神發作是一種年齡依賴性的特發性全身性癲癇,是一種非驚厥性的、短暫的全面性的癲癇發作,發病年齡約在3-12歲,高峰年齡為5-7歲,約占小兒癲癇的2%-10%。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突然的意識喪失,正在進行的自主性活動及語言突然間停止,雙眼凝視、眼神空洞、表情呆滯,但一般不會跌倒或掉物。待發作持續數秒至數十秒后意識又突然恢復,繼續發作前的動作,通常無發作后意識障礙,但患兒往往對剛才所經歷的發作“一片空白”,回憶不起來,發作均出現在覺醒狀態。
因發作的表現不明顯,而且持續的時間短暫,往往被家長或老師所忽視,有時即便被發現了,也容易被誤認為是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發呆而已,并當作壞毛病來批評,這無形之中卻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其實它與一般的發呆是有所不同的,一般發呆的時候,我們拍他或叫他時,他會馬上回過神來,但是癲癇失神發作時卻是無論叫喊還是打手勢,都無法輕易地把他喚醒。
由于癲癇的失神發作有時一天可發作數十次至數百次不等,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更糟糕的是,如果癲癇失神發作得不到有效治療的話,有部分患兒在進入青春期后可由失神發作轉化為大發作,因此,癲癇的失神發作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呢?首先,家長要了解多一些癲癇發作的知識,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細微異常表現,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有失神狀態,尤其是叫喊或打手勢都無法輕易喚醒時,則應高度警惕,及時帶孩子去醫院的神經科檢查,并做腦電圖以明確診斷。目前,過度換氣誘發試驗對于癲癇失神發作是#!有效的誘發試驗,如患兒能完成足夠深度的過度換氣,一般均能誘發出典型的腦電圖和臨床發作。其他特殊可誘發典型失神發作的因素包括情緒因素、注意力渙散、覺醒水平降低、思睡、從睡眠中覺醒的過程、低血糖或其他代謝異常等,同一患者的誘發因素往往比較恒定。
一旦確診是患了癲癇失神發作后,千萬不可坐視不理,而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的治療,通常治療及時、規范的話,多數失神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而一旦忽略對他的治療或治療不規范時,則可能對腦功能造成進一步的損傷,造成更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