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癲癇病發病率逐漸上升,所以對于廣大朋友應該了解這些病因,做好預防癲癇病,那么,癲癇病兒在心理上的常見行為異常?下面讓專家來給我們簡單的解答一下吧。
心理行為異常的原因,首先是疾病本身,治療效果與心理行為有關,如一個發作次數多,長期治療不能控制發作的癲癇病兒和一個很快控制發作的病兒相比,前者出現心理行為異常的概率比后者大得多。
其次是家長的因素,尤其是母親在一次的發作后不得不承認孩子患了癲癇,這時父母有可能產生恥辱感,覺得“對不起孩子”,有焦慮、沮喪或無能為力的感覺,要竭力隱藏病情,怕受到外界的侮辱和歧視,將孩子居于家中“藏”起來,而與外界隔絕,使病兒學習不到復雜的社會交往能力。有些家長對病兒過分關注與保護,過分嬌慣。也有少數父母對治療毫無信心,甚至放棄治療,對孩子莫不關心。這些均不利于正常心理發育。
病兒本身因素,表現十分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全然不顧他人的利益。這些病兒往往認為自己有病,應該得到照顧,甚至認為患病有功,別人應該伺候自己。天長日久,養成了脾氣暴躁,不懂禮貌,不通情達理,攻擊他人,甚至有打罵父母的現象。
有些學校的老師,同學對癲癇認識不足,見到病兒大發作時覺得很可怕;見到復雜部分發作的自動癥,又覺得可笑,很“傻”;不少人認為癲癇病人是精神病或“瘋子”,認為他們不應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就業;多數人反對自己的孩子與癲癇兒童一起玩耍,上學或交友,對癲癇病兒有偏見歧視,不愿與他們接觸,加重了病兒的自卑、孤獨感。
溫馨提醒:兒童的心理障礙,會延續到成人以后,影響一生。家長必須及時加以重視。積極有效的對孩子進行一下治療,祝您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