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是一種不易短時間治愈,很容易反復發作的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病原因有先天性的因素和后天的" />
癲癇病是一種不易短時間治愈,很容易反復發作的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病原因有先天性的因素和后天的一些誘因所引起的,并且后天的誘因有很多種,比較的復雜。
癲癇的誘發因素有多種,如年齡對癲癇的發病率、發作類型、病因和預后均有影響。癲癇的初發年齡多在20歲以前,約占60%~80%,癲癇病隨年齡增大而逐漸減少,新生兒期和嬰兒期6個月內首次有癲癇發作多為腦器質性疾病,如產傷、感染、先天性腦部疾病等。原發性癲癇多在20歲以前開始發作,其中有6~10歲和14~17歲兩個高峰年齡,青年、成年則顱外傷是一重要原因,中年期顱內腫瘤所致者較多見,老年期則腦血管病占首位。新生兒常呈部分發作,原因在于雖然這個時期大腦興奮性很高,但較難形成全腦同時異常放電,嬰兒期逐步發育,癲癇表現為偏側或全身發作。但因大腦對下部腦干網狀結構活動控制不完全,亦常表現為嬰兒痙攣或強直發作。
6個月至5歲高熱驚厥較為多見,良性中央顳區棘波癲癇多,于4~10歲開始,青春期后自愈,原發性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多從1l~17歲開始,成年期多表現為部分發作或繼發性全身發作,老年期以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及部分發作為多。性腺功能對癲癇具有一定的影響,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及部分發作常在青春期或月經初潮期開始發生,失神發作也可在此期轉化為大發作,有的在經期前或經期中癲癇發作次數增加或程度加重,少數僅在經期前或經期中發作,稱為月經性癲癇。有的患者僅在妊娠期或圍產期有癲癇發作,而妊娠前及分娩后無癲癇發作,稱為妊娠癲癇,其癲癇發作是由于妊娠期水鈉潴留、電解質紊亂、精神緊張、內分泌改變和呼吸方式的改變等引起的腦部癇性放電。
癲癇發作與覺醒、睡眠周期有一定的關系,有的多在白天發作,有的則多在夜間睡眠中發作,對不同類型的癲癇其影響不同,尤其對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和復雜部分發作影響更大。全身強直-陣攣發作與睡眠覺醒周期關系較大,精神運動型發作也與之有關。
癲癇病在各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病,沒有年齡的限制。所以要了解自己的病情,確定病因,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的預防這些病因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