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藥物治療患者,短時間的服藥往往不能達到治愈的目的,長" />
癲癇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藥物治療患者,短時間的服藥往往不能達到治愈的目的,長期服藥患者又常常擔心藥物的毒副作用會不會很大,那么癲癇病吃什么藥合適呢?專家建議,這就需要患者到正規醫院咨詢醫生,結合自身病情及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藥物治療癲癇的一些常識,希望可以對患者有所幫助。
在癲癇的治療過程中,目前仍以抗癲癇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控制癲癇的發作,改善癥狀,減輕病情,從而保護患者腦功能不受到嚴重損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目前常用的抗癲癇藥物,主要分為五種:1、巴比妥類:如苯巴比妥、去氧苯巴比妥、甲基苯巴比妥等。2、乙丙酰脲類:如苯妥英鈉、甲妥英、乙妥英等。3、琥珀酰亞胺類:如乙琥胺、苯琥胺、甲琥胺等。4、雙鏈脂肪酸類:如丙戊酸、丙戊酸鈉、丙戊酸鎂、癲癇安等。5、苯甲二氮類:如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安定等。
專家認為,對癲癇發作及癲癇綜合征進行正確分類是合理選藥的基礎。此外還要考慮患者的年齡(兒童、成人、老年人)、性別、伴隨疾病以及抗癲癇藥物潛在的副作用可能對患者未來生活質量的影響等因素。如嬰幼兒患者不會吞服藥片,應用糖漿制劑既有利于患兒服用又方便控制劑量。兒童患者選藥時應注意盡量選擇對認知功能、記憶力、注意力無影響的藥物。老年人共患病多,合并用藥多,藥物間相互作用多,而且老年人對抗癲癇藥物更敏感,副作用更突出。因此老年癲癇患者在選用抗癲癇藥物時,必須考慮藥物副作用和藥物間相互作用。對于育齡期女性癲癇患者應注意抗癲癇藥對激素、性欲、女性特征、懷孕、生育以及致畸性等的影響。
抗癲癇藥物治療應該盡可能采用單藥治療,直到達到有效或#!大耐受量。單藥治療失敗后,可聯合用藥。盡量將作用機制不同、很少或沒有藥物間相互作用的藥物配伍使用。合理配伍用藥應當以臨床效果#!好、患者經濟負擔#!輕為最終目標。
在抗癲癇藥物治療過程中,并不推薦常規監測抗癲癇藥物的血藥濃度。只有當懷疑患者未按醫囑服藥或出現藥物毒性反應、合并使用影響藥物代謝的其他藥物以及存在特殊的臨床情況(如癲癇持續狀體、肝腎疾病、妊娠)等情況時,考慮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抗癲癇治療需持續用藥,不應輕易停藥。目前認為,至少持續3年以上無癲癇發作時,才可考慮是否可以逐漸停藥。停藥過程中,每次只能減停一種藥物,并且需要1年左右時間逐漸停用。
癲癇的藥物治療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醫生和患者以及家屬均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愛心,患者應定期復診,醫生應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并輔以科學的生活指導,雙方充分配合,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