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陣攣是一個病因復雜的癥狀,癲癇僅是其中之一。而許多非癲癇性肌陣攣在臨床也可見到,主要有以下幾種:
(1)肌張力不全性肌陣攣和其他不自主運動性疾病:如肌張力不全或舞蹈癥患者,可見快速的肌陣攣抽動及緩慢的不自主運動。錐體外系病變如Wilson病、神經元軸突變性、Hallervorden-Spatz病、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等均可有肌陣攣的癥狀。
(2)原發性肌陣攣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例為家族性或散發性。10~20歲以內起病,肌陣攣為惟一的神經系統異常。肌陣攣可為全身性或局部性,抽動幅度多變,有些很輕微,一般在休息時出現,不影響正常生活。病人或其家族成員可伴有原發性震顫。
(3)清醒時的局部肌陣攣為一種少見的生理現象,常發生在肌肉疲勞后。處于某種姿勢且無支撐的肌群出現連續的肌陣攣性抽搐,持續數秒鐘至數分鐘,變換姿勢后可消失。
(5)腭肌陣攣:又稱腭震顫,分原發性和癥狀性。原發性腭肌陣攣表現為一側耳內反復的咔噠聲,也可歸于特發性的節段性肌陣攣。癥狀性腭肌陣攣常伴有小腦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