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屬于較難治愈的疾病之一,此疾病治愈后極易容易復發,給癲癇病患" />
癲癇病屬于較難治愈的疾病之一,此疾病治愈后極易容易復發,給癲癇病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帶來嚴重的影響,癲癇病需要早發現早治療,對此中醫有著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癲癇病中醫治療的具體方法。
活血化閼法:此法對于顱腦外傷,或小兒難產、顱內出血所造成的癲癇更為適宜。癲癇發作時,人體臟腑氣血失去了平衡而發生紊亂。氣機紊亂必然導致血流不暢,這是因為氣和血有密切的聯系。氣滯以后血流瘀阻,血瘀以后氣機更加不利。所以在治療癲癇時,尤其是治療外傷性癲癇時,運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可以提高療效。常用活血藥時要注意,婦女月經過多或妊娠期間禁用。
醒神開竅定癇法:癲癇神昏竅閉當以開竅法救急,這是共識,但如何開竅,認識并不統一。有人主張芳香開竅,有人主張豁痰開竅,有人則認為勿需單用開竅藥,而應以活血化痰通絡為主。我的經驗是遇癇發急癥,要針藥并用,中西醫并舉,迅速止癇,以保護腦髓神機免遭持續損害為目的。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至寶丹皆是常用之品。現在臨床腦病科常用的中藥如醒腦靜、清開靈注射液,皆可辯證應用于癲癇的臨床治療,特別是發作期的急救。
定癇熄風:中醫認為癲癇發病,主要是“風、痰”為患,風主動搖,故抽搐、痰迷心竅而神昏,癲癇的產生是機體氣血不和,血不和則肝失養,容易內動生風,氣不和則上逆化火、煉液成痰,容易形成痰火相搏、迷閉孔竅、痰可化熱、熱盛化火、火極生風,因此定癇熄風成為治療癲癇的常法。
祛痰開竅:癇癥之作主要由痰濁、痰聚所致,古有“無瘸不作痰”之說,癇由痰起,故治病必先祛痰,癇病之痰與一般痰邪有所不同,癇病之痰具有隨風氣而聚散和膠固難化的特征,患者每有積痰于內,若遇驚恐、飲食失節、勞累、高熱等情況,“以致臟氣不平、經絡失調,一觸積痰、厥氣風動、卒焉暴逆、莫能禁止”。痰為津氣所聚凝著既久、裹結日深,即成膠固不拔之勢,癲癇病人久發難愈,纏綿不止的病理基礎,正是這股固于心胸的“頑痰所致”,痰邪為病是癲癇的根本原因,故痰邪作祟#!為重要,因此祛痰開竅是治療癲癇始終一貫的法則。
平肝瀉火:癲癇屬神志疾患,火熱熾盛常是其主要的誘發原因,大凡五志過極或房勞過度而郁火內生,郁火憂思可生肝火,房勞傷腎,腎陰不足,因腎水不濟,心火過盛。火邪一方面煉熬津液,釀成熱痰,另一方面觸動內伏痰濁,使痰隨火升、郁滯之氣不得泄越,化火升騰、阻蔽心包,而使癲癇發作,故平肝熄風也是治療癲癇常用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