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中醫能@&嗎
中醫學有"久病多瘀"之說,對于癲癇,有瘀血癥狀者,應用活血化瘀法當屬無疑。但對于部分癇證,有時瘀阻之象不明顯,但病久難愈,用其他治法效不顯著時,也可配合使用活血通絡治療,往往可收到好療效。癲癇病中醫能@&嗎?
1.驚癇。
主證:發作前常見驚楊不安;發作時吐舌驚叫急啼,惶恐懼怕,面色時紅時白,舌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鎮驚安神。
方藥:鎮驚丸或琥瑯抱龍丸。(中成藥)
方解:鎮驚丸用犀角、牛黃、黃連、天竹黃、膽南星、勾藤清化痰熱熄風,茯神、麥冬、硃砂、遠志、棗仁、菖蒲安神開竅定驚。琥珀抱龍丸用茯苓、枳實、枳殼、檀香、天南星、天竹黃、山藥理脾行氣豁痰;琥珀、硃砂、金箔以鎮驚安神。
2.風癇。
主證:突然昏仆,四肢抽搐,面色發青,兩目上視,牙關緊閉,頸項強直,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熄風定癇。
方藥:定癇丸。(中成藥)
方解:方中主要用天麻、菖蒲、全蝎、僵蠶開竅熄風,琥珀、辰砂、茯神、遠志鎮癇寧神;川貝、膽星、半夏、竹瀝祛痰降逆。
3.痰癇。
主證:發作時瞪目直視、神志模糊、狀如癡呆、喉中痰鳴、口角流涎、面白無華、舌苔白膩、脈弦滑。治法:滌痰開竅。
方藥:滌痰湯。癲癇病中醫能@&嗎
橘皮5 克,法夏8 克,膽星6 克,菖蒲5 克,積實8 克,竹茹6 克,茯苓10 克,甘草5 克。
方解:方中二陳湯(橘皮、茯苓、法夏、甘草)燥濕祛痰利氣;富蒲滌痰,開心竅;枳實破痰結,寬胸隔;竹茹清化痰熱,使痰消火降。
4.瘀血癇。
主證:有外傷及產傷史,發作時跌仆神昏,肢體抽動外,平時有頭痛如刺,定位不移,面唇紫暗,舌質紫暗或瘀點,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竅定癇。
方藥:通竅活血湯。
川芎5 克,當歸5 克,桃仁8 克,紅花3 克,麝香1.5 毫克(絹包后下),老蔥白2 條,鮮姜2 片,紅棗3 粒,黃酒適量。
方解: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消瘀;麝香開通諸竅,活血通絡,姜棗調和營衛;老蔥通陽入絡,為諸藥之使。
溫馨提示::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和充足的營養,是保證人體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飲食不足即缺少營養,影響氣血生化,則導致體質虛弱,相反,飲食過量又可損傷脾胃,日久導致體質下降。因此,要合理安排飲食,營養均衡,糾正其不良習慣。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