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與性別有關系嗎?癲癇的發病雖然沒有性別因素的影響,發病機理也是一樣的,但女性癲癇患者比男性癲癇患者所要注意的事項卻很多,癲癇對女性患者的影響也來自多方面。
具體來說,癲癇對女性患者的影響主要有以下4方面。
#$,癲癇與女性的外貌。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愛美天經地義。影響癲癇女性外貌的#!主要因素是抗癲癇藥物。多年的臨床經驗得出的結論是,抗癲癇藥物可引起部分女性面貌變粗糙并伴唇變厚,以及面部和頭皮皮下組織變厚,鼻子變寬。此外近1/3的婦女有面部多毛,通常位于面部,偶爾見全身多毛。
牙齦增生是某些藥物的副作用,許多病人均可見到,多與藥物劑量和療程有關。嚴重者可引起牙齒松動及過早脫落。因此,注意口腔衛生及補充葉酸,可有助于防止長期藥物治療所發生的牙齦增生。
體重增加或者肥胖也是部分抗癲癇藥帶來的副作用,特別是多見于劑量較高時,故對已經超重的肥胖婦女來說,用藥一定要慎重。脫發或頭發稀疏也可見于服用某些藥物后,一般而言,脫發是輕度且短暫的,楊全興主任說,有這種狀況發生時,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治療。
藥疹可見于任何抗癲癇藥物,服用某些抗癲藥,可引起各種類型皮疹,包括光敏性皮痰及紅斑性狼瘡樣綜合征。
第二,癲癇與女性激素。
在月經周期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預見到癲癇發作的頻率變化。多年的臨床經驗證實,發作頻率在月經期時常增多,這個特征性的表現,是由于此時雌激素/孕激素的比值較高所致。雌激素可以誘發海馬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增加了癲癇發作的易感性。在癲癇動物模型中,孕激素可經降低癲癇發作的易感性。對已存在的癲癇發作的加重,同樣也是一個危險因素。其原因可能是女性初期時雌激素水平較高,而且具有神經毒性的類固醇脫氫表雄酮、以及孕烯醇酮和水平也相對較高。
第三,癲癇與女性月經。
許多生育婦女的癲癇發作,在月經來潮前或月經期加重。一些患者的發作只出現在月經前或月經期,稱之為月經性癲癇。月經加重發作在癥狀性癲癇中更為突出,那些已經有頻繁發作者,或有月經前緊張者,更可能在月經前發作,或在月經性出血時發作。月經與癲癇發作之間的聯系,可見于單純性部分性、復雜部分性及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但不同類型發作和月經周期的不同時期有關。這與月經周期中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變化,以及抗癇藥血藥濃度的變化有關。
一般認為,雌激素可能增加對發作的敏感性,引起月經期癲癇的發作,而孕激素可以增加抑制性神經遞質的活性,使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下降,從而起到抑制發作的作用。從月經前期開始,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值逐漸下升,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故此階段為發作高峰期。月經來潮后10天,孕激素水平達高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值下降,故此階段為發作期的低峰期。抗癇藥物的代謝也隨月經周期變化。許多婦女在月經期前出現手足腫脹以及體重增加,這種體內的水鈉潴留,也可能是月經期癲癇發作的原因之一。
因此,月經期癲癇的治療,首先應選取用合適的抗癇藥物。選擇藥物的原則非同月經性癲癇。在服藥的同時,應仔細記錄發作次數與月經周期的關系。如果二者的確存在相互關系,則可選用一些相應的治療措施。
第四,癲癇與多囊性卵巢
多囊性卵巢在普通人群中較為常見。多囊性卵巢綜合癥并不常見。有資料顯示,在女性癲癇病人中,多囊性卵巢疾病的發病率增加,而且服用丙戊酸后發病率更高。當然,這還是個極有爭議性的問題。也有證據表明,丙戊酸還可以增加無排卵性月經周期的危險。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對育齡期的婦女不使用丙戊酸,避免引起出生缺陷、多囊性卵巢綜合性、無排卵性月經周期和體重增加的諸多問題。
癲癇病患者給女性帶來的影響還不止這些。女性要想懷孕的話,還得做很多工作。一方面,女性患者胎兒畸型危險性高于正常人群2~3倍;另一方面,如果女性在孕期病發的話,有可能大人小孩難保。因此,楊全興主任強調,患癲癇病的婦女,若想生一個正常健壯的孩子,就必須選擇在病情相對穩定的時期懷孕;或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合理劑量和#!小副作用的藥物進行治療,并制定控制發作的#!佳方案,盡量防止畸形胎兒的出生。如懷孕后癲癇病仍頻繁發作,甚至發生癲癇病持續狀態,在治療癲癇病發作的同時,應果斷地終止妊娠,以保證孕婦的生命安全以及避免畸形兒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