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神經元突發性異常,導致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癲癇發作是指腦神經元異常超" />
癲癇是神經元突發性異常,導致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癲癇發作是指腦神經元異常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現象。我們應該多多了解相關知識,便于健康與生活。你了解嗎,一起來看看吧:
癇癇小發作也叫失神發作,或全腦性非驚蹶性發作,國際分類稱失神發作。臨床特點是短暫的意識喪失,主要見于兒童與少年,其發作形式有:失神發作(典型小發作):發作時短暫的意識喪失、突然中止原來的活動、中斷談話、面色蒼白、雙目凝視、無神、手中持物跌落、頭前傾、口角眼瞼顫動、時有眼球顫動,既不跌倒、也不抽搐。發作不超過30秒,突然停止,恢復清醒。一般智力不受影響。若發作頻繁,一日數十次甚至數百數,可能影響學習,以5—10歲多發,發作病人服藥后程度減輕,只有短暫意識不清。
變異性小發作主要癥狀有肌陣行發作,無動作性發作和強制性發作。
1、肌陣攣發作表現為頭部和上肢肌肉為主的雙側節律性肌陣攣抽動,可單一或重復多次抽動,發作不伴有意識障礙,可發生在任何時間。
2、無動作性發作表現為突然發生的一過性肌張力喪失,因而不能維持姿勢。站立時表現突然低頭、屈膝、跌倒。有時可連續發生數次。可有短暫的意識喪失或意識障礙、立即清醒。
3、強制性發作則表現為某些肌肉突然的強直收縮,如軀干前屈、頭前傾等固定于一個姿勢,持續一段時間,一般不超1分鐘,伴短暫意識喪失,發作后立即清醒。
癲癇大發作也叫強直—陣攣性發作,是#!常見的發作類型,約占所有癲癇發作的81%。其癲癇的癥狀表現:突然意識喪失、兩目上翻、瞳孔放大、牙關緊閉、大小便失禁、面部蒼白或青紫,可有豬叫(或羊叫)聲,繼全身強直痙攣,約幾分鐘全身抽搐后自然停止,口吐白沫或血沫(舌和口腔粘膜咬破時),最后肌肉松弛,病人呈昏迷或昏睡狀態,臉色漸漸正常,神志逐漸清醒。
大發作時,病人意識喪失,跌倒后可導致外傷,痙攣時又可引起關節脫位、骨折、昏迷,可導致吸人性肺炎、窒息等等。如果短期內大發作接連發生,病人始終呈昏迷狀態,則叫癲癇持續狀態(另述),必須及時搶救。
典型的表現分4個期:
(1)先兆期:
在意識喪失前感到頭暈、恐懼、胸悶、心慌、感覺異常、精神異常、惡心、胃部不適等。可單項或多項出現,先兆一般時間短促,發生率較低,約占15%。
(2)強直期:
患者突然意識喪失,跌倒在地,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頭后仰,雙上肢屈曲強直,雙下肢伸性強直,口部先張后閉合,此時可能咬傷唇、舌和頰部。由于膈肌、肋間肌強直收縮,使肺空氣壓出,同時喉部痙攣、咽喉狹窄致發生尖銳的叫聲稱為癇叫,此期瞳孔散大,血壓上升。起初皮膚結膜發紅,繼之由于呼吸肌強直收縮,呼吸暫停,口唇及全身皮膚青紫,此期歷時10—20秒,進入陣攣期。
(3)陣攣期:
此期全身肌肉發生節律性收縮,往往先從面部開始,因咀嚼肌抽動,可咬傷舌唇,在肢端逐漸呈現細微的震顫,幅度逐漸增大并延及全身,呈現間歇的屈曲痙攣,其頻率逐漸減退,持續l~3分鐘,最后在一次強烈痙攣后突然停止,在發作期常伴有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唾液和汗液分泌增多、呼吸聲粗大,唾液呈泡沫從口流出,有時混有血絲,并口吐血沫,瞳孔散大,小便失禁,甚至大便失禁等。此時瞳孔反射和各種深淺反射均消失。
(4)恢復期:
此期患者呈昏睡狀態,經過10多分鐘清醒或繼續睡眠數小時不等。心率、血壓、反射、瞳孔趨向正常,昏迷逐漸減輕而清醒,有的在清醒前表現精神錯亂、興奮躁動,甚至亂跑。清醒后除先兆癥狀外,對發作情況完全不能記憶。自覺有頭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表現。
以上就是為您介紹的癲癇的相關知識,希望大家能夠引起注意。癲癇嚴重地影響人們的生活,讓人睡不好,做噩夢,所以在此希望廣大患者能夠盡快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早日擺脫癲癇的折磨,祝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