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癲癇病人數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癲癇病,尤其是關于癲癇愈后問題,要知道想要徹" />
隨著癲癇病人數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癲癇病,尤其是關于癲癇愈后問題,要知道想要#@治愈癲癇病就要做好愈后工作。那么干擾癲癇愈后的因素有那些呢?專家為您分析一下干擾癲癇愈后的三大隱患。
1、對癲癇綜合癥的愈后分為四類
愈后很好的癲癇癲癇綜合癥:屬良性自限性疾病,占20%-30%,一般發作次數不多,并不一定需要抗癲癇藥物治療,可以自發緩解。高闊良性新生兒發作、良性部分性發作癲癇、兩性枕葉癲癇、兩性額葉癲癇)、兩性嬰兒肌陣攣性癲癇以及一些有特殊原因促發的癲癇綜合癥。
愈后較好的癲癇綜合癥:這組病人約占30%-40%,對抗癲癇藥敏感。發作容易控制,一旦緩解,抗癲癇藥可以成功地逐漸撤藥。
愈后不確切的癲癇綜合癥:這組病人占10%-20%,抗癲癇藥物能抑制發作但不能治愈。抗癲癇藥物可以使病人得到緩解,停用抗癲癇藥物后會復發。通常需要終生服用抗癲癇藥。后者通過外科手術愈后可能改善。
愈后不好的癲癇綜合癥:這組病人約占20%,抗癲癇藥僅能減輕發作而不能抑制發作。盡管使用各種抗癲癇藥物,發作仍然繼續。部分病人通過外科手術,愈后可得到改善。包括與先天性神經功能缺損有關的發作、部分性持續性癲癇、進行性肌陣攣性癲癇和其他進行性神經疾病、West綜合癥、Lennox-Gastaut綜合癥和一失張力/強直發作為特征的綜合癥、有顯著結構損傷的部位相關性發作以及部位相關隱源性癲癇。
2、首次癲癇發作后的復發問題
首次癲癇發作不一定是癲癇,如果復發可以診斷為癲癇。因此,對首次發作的隨訪引起廣泛的重視。首次非誘發性發作后復發率在30%-60%之間。復發與病因、發作類型有關。有明確病因如顱內感染、頭部外傷、畸形等癥狀性發作容易復發。目前認為首次發作并不需要抗癲癇治療,成人出現第二次發作應該使用抗癲癇藥治療。
3、未經治療的癲癇自然病史
據報道20%到30%的癲癇病人可以自發緩解。影響自發緩解的因素:
起病年齡:10歲前發病者,自發緩解率#!高,但1歲前發病者明顯低于1-9歲組,20歲以后起病者自發緩解率低。
發作類型: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和單純失神發作的緩解率較高,復合型發作緩解率低。
發作頻率:發作頻率越低愈后越好,每月發作少于一次者自發緩解率較高,只有失神發作是例外。
特發性或癥狀性:特發性癲癇的自發緩解率高于癥狀性者。
病程:病程越短,自發緩解率越高。
外源性病因:無外源性病因和癲癇家族史的患者自然緩解率高。
神經精神缺陷:無此缺陷者自發緩解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