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藥物治療總的原則是:用藥時間早、劑量足、服藥準、時間長。
" />
癲癇病藥物治療總的原則是:用藥時間早、劑量足、服藥準、時間長。
所謂用藥時間早是指一旦癲癇診斷確立后,立即服藥,控制發作。因為癲癇具有進行性及自動催化性質,發作波的傳導可以變得一觸即發。建立習慣性聯系,可繼發性地形成鏡樣灶,更加重了治療的難度,經驗證明藥物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有人統計,1年內治療緩解85%,發病2年后開始服藥50%,10年則降至13%,使用藥的劑量要足,否則不能控制發作,反有增加耐藥性之虞。一般藥物顯效時間為1~2周,如無效時需增加藥量,直至控制發作或出現毒性反應為止。有條件可作血藥濃度測定。檢測用藥量是否足,若仍不能控制發作可更換或增加第二種藥物。所謂時間準,是說服藥要按時。如24小時無規律發作者,可以將一天的藥量分3~4次服用,夜癲癇可睡前一次性服藥,月經性癲癇可在行經期增加藥量,癲癇的慢性難治性決定了服藥時間長。服藥以停止發作為標準,當然有約5%的癲癇病人,服藥量已達#!大發全量仍不能控制發作,就需要換藥物或另謀治療方案。一般在停止發作3~5年方可停藥。有些病人服藥幾個月,控制了發作,就自以為已治愈,不再服藥,結果癲癇又發作,且較原來發作程度重,有人甚至出現癲癇持續狀態,病情嚴重,危及生命。因此,減藥的問題應慎重,在門診中應征得醫生同意。
因此在用藥過程中力求精簡,切忌胡亂換藥,以免無法掌握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治療時應先用1種藥,劑量首先選用有效劑量中的#!小量,如無法控制發作再換另1種藥。選擇抗癲癇藥時,因癲癇的類型不同,所以用藥各異。現將常見的幾種癲癇藥治療分述如下:
癲癇大發作:
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撲癇酮、卡馬西平和丙戊酸類藥物治療癲癇大發作均有較好療效。苯妥英鈉因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接近,為防不測臨床已少用。苯巴比妥由于鎮靜作用明顯影響注意力、記憶力,且容易出現興奮、多動和攻擊行為,學齡兒童中常不選用。原發性癲癇大發作,用丙戊酸類藥物,臨床上常用的內戊酸鈉和丙戊酸鎂,在體內以丙戊酸形式發揮其抗癇作用,藥理作用機制相似,但后者較前者療效高10%以上,且釋放快,血中藥濃度達高峰時間早,毒性小。丙戊酸鈉:成年人劑量1日0.6~1.8g,兒童1日20mg/kg~50mg/kg,分3~4次口服,有效血濃度50ug/ml~100ug/ml。繼發性癲癇大發作首選卡馬西平,因為卡馬西平療效好,沒有中樞鎮靜、毛發增生、牙齦增生等副作用??R西平:每日3mg/kg~5mg/kg,分3次口服,極量1日1g~1.2g。
癲癇小發作:
乙琥胺對癲癇失神發作,肌陣攣效果較好,劑量成人1次0.3g~0.6g,1天3次。小兒1日20mg~50mg,分3次口服。臨床上小發作患者往往合并大發作,多數學者主張二者同治??紤]丙戊酸鈉(或鎂)。1日0.6g~1.8g。分3次口服,小兒1日20mg/kg~50mg/kg,分3次口服。
局灶癲癇:
常見為腦器質性病變引起,如腦外傷、產傷、腦炎、腦瘤、腦血管意外等。藥物治療首選卡馬西平,卡馬西平也叫酰胺咪嗪,口服經胃、腸吸收,肝臟代謝,尿排出,用藥4~8小時血中藥濃度達高峰。半衰期5~56小時,劑量1日5mg/kg~30mg/kg,分3次口服。用藥先以小劑量,逐漸增加。
精神運動型癲癇:
精神運動型癲癇是較難治療的一種癲癇類型,藥物用量要足,療程要長,至少在4年以上,臨床上療效好的藥首推卡馬西平,#!好與中藥聯合應用。始用1日10mg/kg~15mg/kg,可漸增至1日至30mg/Kg。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餐的重要性,不單單是對于正常人來講很重要,對于患者來說更為重要。癲癇患者如果不吃早飯會有什么不良后果嗎?
癲癇患者,在經過一晝夜的空腹后,身體的內分泌等,處于一個“平臺”階段。空腹造成的影響,對于癲癇患者來說,很容易造成情緒不穩、狀態不佳、精神萎靡等。這些因素,是導致癲癇病發作,#!為直接的原因之一。
初次之外,一些癲癇患者,由于不吃早飯的關系。在大腦、神經上,也會表現出異常狀態。早飯不吃,而癲癇患者,午飯卻增加食量。一饑一飽,神經便處于一種興奮狀態。再加上大腦的異常,尤其是神經元異常放電。癲癇患者發病,是概率很大的。
如此說來,癲癇患者的早飯,那是一定要吃的。不僅如此,癲癇患者的早飯,也一定要吃好。早飯吃飽,并不等于于吃好。針對癲癇患者而言,營養一定要合理、健康、科學、均衡。
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一定不要食用。早餐中,大量的喝水,也是十分不利的。像是水果、谷物、蛋白等,也一定要針對癲癇患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癲癇病患者該怎么吃
1、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癲癇病人所需要的熱能和蛋白質與正常人相同,而碳水化合物就不需要太多,以每天不超過300克為宜;適當增加脂肪的供應量,宜占總熱量的60%左右;限制水分,每天不超過1000毫升;鹽每天不超過3克;充分供給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鐵、鈣等元素;禁止食用含糖多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2、癲癇病人應增加鎂的攝入量。
癲癇患者常常會缺乏鎂,尤其是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癲癇病人,如長期服用苯妥鈉時,易引起骨質疏松,除給予高鈣飲食外,還應注意鎂的攝入。成年人體內含鎂20~25克,大約有一半集在中骨骼內,骨骼中的鎂不能供給身體細胞使用。假如缺鎂時,除影響骨骼的成骨外,還可導致肌肉顫抖、精神緊張。
3、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
癲癇發作時,使神經興奮性增高,易發生堿中毒或血鈣過低,應用高鈣飲食,鈣能鎮靜中樞神經系統,抑止神經細胞興奮性。癲癇病雖然治療困難,但不是不能治愈。大量資料表明,只要治療及時,方法得當,80%左右的病人能夠得到完全控制和治愈,因此,癲癇并非不治之癥。
4、癲癇飲食限制鉀的攝入量。
腦外傷引起的癲癇病人和長期服用鎮靜藥物的病人容易脫水、貧血、白細胞減少、營養不良等,嚴重患者可出現電解質代謝紊亂。當飲食中含鉀過多,就會增加患者的血鉀含量,所以癲癇患者鉀的攝入量每天不該超過3克。含鉀鹽低的食物有油菜心、小紅蘿卜、白蘿卜、芹菜、南瓜、番茄、茄子、蔥頭、黃瓜、冬瓜、絲瓜、西葫蘆、鴨梨、蘋果、葡萄、菠蘿等。
癲癇的患者在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鈣的攝入,用來防治血鈣過低和藥物引起的骨質酥松。由此可見,飲食對于癲癇患者的重要性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