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是一種慢性頑固的疾病,平時的預防和保健、治療" />
癲癇病是一種慢性頑固的疾病,平時的預防和保健、治療等都離不開藥物治療,那一般服用多長時間癲癇藥才見效呢?專家解釋如下僅供參考。
由于癲癇病什么時候發作,目前沒有辦法預測,所以抗癲癇物應該保持時時刻刻都在治療濃度范圍內,為達到此目的,服間隔應短于半衰期。理論上規律服,經過5個半衰期的時間可達到穩態有效的血濃度,只有達到穩態有效的濃度才能病休其療效。不同物半衰期不同,所以達到穩態的時間也不同。
一般認為,抗癲癇物只有達到此濃度時才能發揮#!好的抗癲癇作用,而各種物均需在服用一段時間后才能達到血中“穩態濃度”。抗癲癇達穩態濃度所需用的時間為該的5個半衰期(所謂半衰期是指該1次服用后血中物濃度達#!高峰至被排出50%所需的時間)。如丙戊酸鈉、卡馬西平的半衰期在10小時左右,因此達“穩態濃度”就需大約50小時左右,即服用這些物后約需2-3天才能發揮#!好療效,而苯妥英鈉、苯巴比妥的半衰期為20小時以上,因此發揮#!好療效的時間就在5天以后。
同時,由于服用抗癲癇多是從小劑量開始,所以達到血中“穩態濃度”的時間就更長。因此,臨床口服抗癲癇,至少都必須觀察數天(多為7~10天)才能判斷該是否有效,切不可因服用1-2天后發作得不到控制就隨便加或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