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有很多種類型,一定要有明確的診斷,才能科學用藥。首先要選準對癥的藥物,其次要看劑量" />
癲癇有很多種類型,一定要有明確的診斷,才能科學用藥。首先要選準對癥的藥物,其次要看劑量夠不夠,必要時可以測一下血液里的藥物濃度。例如有個患兒出生時因顱內出血引起癲癇,癥狀是右腿抽搐,吃藥總也控制不住。專家在為孩子做檢查后,換卡馬西平治療,收到較好的療效。此外,有的病人可能出現癔性發作,使疾病難以確診,而在這里,醫生們會為病人認真檢查,排除類似的假性發作。曾有一個男孩外耳道瘙癢,整日煩躁不安,耳朵都摳爛了,五官科醫生里里外外查了個遍也查不出緣由。專家為孩子做了整整一下午腦電圖,終于在孩子大叫耳朵癢的瞬間,捕捉到一串癲癇波,原來這是一種極罕見的反射性癲癇,用藥后,孩子的癥狀很快得到控制。針對目前有些醫院出于經濟利益考慮,用收費較高的腦地形圖,代替收費較低的腦電圖進行癲癇檢查診斷的情況,專家認為,腦地形圖代替不了腦電圖,診斷癲癇病,還應該首選腦電圖。
規范治療保證療效
專家列出了治療癲癇病的“五部曲”:首先是找到并避免誘發因素;其次是根據發作類型,選擇一線治療藥物,從小劑量開始治療;三是服藥不間斷、有規律;四是盡可能使用一種藥物;五是藥物要用到足夠劑量,而且#!好用同樣品牌的藥物,以保持治療的一致性。專家說,如果能做到這五點,預后還是很好的。英國1997年的統計,癲癇的3年緩解率達到86%,我國大醫院的3年緩解率大致在60%~80%之間。很多患者和家屬都關心什么時候能停藥,停藥后會不會復發?一些家長想知道,孩子目前癥狀控制得很好,但是停藥后,特別是到孩子青春發育期時會不會出現反復?尹世杰介紹說,日本做過統計,撤藥后的復發率是13.5%,我國還沒有這方面的數字。一般情況下,癲癇病人要服藥3年以上,停藥不僅要看癥狀,還必須在腦電圖監視下逐步減量、停藥。有的病人癥狀控制了,但是腦電圖還有異常放電,就要考慮是否屬亞臨床發作。腦電圖應做到20分鐘,至少要15分鐘,病人家屬要督促,防止醫院為降低成本“偷工減料”。另外,停藥后2~3天,還可以考慮做一次24小時動態腦電圖,腦電圖不正常,絕對不能隨意減藥、停藥。
家人應督促患者用藥
癲癇治療時間長,很多病人會產生煩躁情緒,不能堅持服藥。如,有的病人癥狀一緩解就隨意停藥;有的病人怕別人知道病情,不愿意當眾服藥。因此家人的提醒、督促十分重要,特別是對孩子,家長更要時時留心。有一份調查說,家人的督促在癲癇治療中占有40%的作用,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成敗。從某種意義上說,不能正常服藥,甚至比不服藥危害更大。有的患兒在上幼兒園,家人又不愿意讓老師知道孩子的病情,為了不讓孩子有更多的心理壓力,醫生會為其選用緩釋型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