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病俗稱“羊兒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病因復雜" />
小兒癲癇病俗稱“羊兒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病因復雜的、反復發作的神經系統綜合癥。由陣發的暫時性腦功能紊亂所致。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識障礙。主要因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大腦皮層受到高熱或劇烈的精神刺激,產生過度興奮所致。以高熱誘發者#!為多見。驚厥時絕大多數小兒不省人事、兩眼緊閉或半開,眼球上翻、牙關緊閉、口角抽動、頭向后仰,四肢反復屈伸,同時因胸、腹肌強直,呼吸停頓,故全身缺氧,口唇青紫,身體強直,持續十幾秒鐘到1-2分鐘,但也有極少數小兒癥狀較輕,意識尚清楚。
小兒癲癇病治療的,除了不幸折磨,也有收獲,也有陽光。
有這樣一名癲癇病患兒,她從五歲開始發病,嚴重時一天發作幾次,甚至會人事不省。幸運的是,她的父母在經歷了最初的惶恐絕望之后,3年來,一直堅持到正規癲癇病專科醫院,選擇專業、合理的治療。而今,她病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像其他的孩子一樣,過著正常的生活。
受訪的時候,這位患兒的母親留下了激動辛酸的淚水,并講述了3年來自己陪伴女兒治病的一些心得,希望與其他的癲癇病父母一起分享。
3年前,還在幼兒園上學的張華感染了腦炎,但母親張女士以為孩子是得了普通的流行性感冒,就在社區醫院拿了些治療感冒的藥。可一周以后,孩子的病情不僅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偶爾還會出現抽搐現象,著急的張女士趕緊帶著孩子來到北京某正規大醫院。在這里,孩子被確診為腦炎,醫生當時就說孩子延誤了#!佳治療期,可能會留下后遺癥。
不幸的是醫生的話被言中了,半個月后的一天,李女士全家人正在看電視,旁邊的孩子突然倒地抽搐,并陷入昏迷,隨后被120送往醫院。
在醫院,孩子被確診為典型的小兒癲癇病。負責孩子治療的醫生說:“孩子剛來時一天都要發作好幾次,嚴重時抽搐昏迷會達好幾天,這么嚴重的病例確實不多見。”
幸運的是,在醫生的努力救治下,孩子的狀況開始逐漸好轉,發作的頻率逐漸降低。后來孩子一直在這家醫院治療,3年來一直都找同一家醫院、同一個醫生看病。張女士說,癲癇患兒的病史對以后的治療有重要作用,找同一個醫生有助于更準確把握孩子的病情,醫生能綜合考慮孩子生長發育、學習和社交功能,制定#!合適的個性化方案。比起東看一下,西看一下,少走了多少冤枉路。
為了讓醫生更好的掌握孩子發病時的情況,張女士還寫起了日記。3年來,她堅持記錄孩子每天的狀況,尤其是發病時的表現。每次帶孩子去看病時,醫生想要了解的問題,她都能簡潔明了地回答上來。
張女士的這個習慣得到了醫生的肯定,醫生說對診斷#!有價值的其實是孩子發病時的狀況,比如頭朝哪邊歪著,手腳的姿勢是怎樣,持續的時間有多長,發病時孩子處在怎樣的環境,正在干什么……往往患兒來看病時不可能剛好發病,家長用心記錄就能彌補了這一缺憾。
經過治療后,孩子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轉。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變得自卑,不愿跟周圍人來往。張女士最后帶著孩子走進了心理咨詢室,在這里,張女士還為孩子找到了一位癲癇病基本康復的中學生,李女士邀請中學生經常到家里來玩,這位中學生現在已經成了張華的好朋友。
如今,孩子已經進入了小學二年級,學習成績優異,她不僅病情好轉,幾乎不出現大發作,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經過3年跟疾病作斗爭,她甚至比同齡的孩子更成熟,更堅強。而這一切,與母親張女士對她3年來正確的呵護是分不開的。
張女士說,當初得知女兒得了癲癇病的時候,她也感覺過絕望、恐懼,但看到無助的女兒,她選擇了堅強,而這種樂觀積極地心態,最終也投射到了女兒的身上。她慶幸,不僅女兒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女兒也是健康的。
所以說生命從出生到死亡,都是疾病的延續。作為家長,愛你的孩子,那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你的樂觀為孩子帶來一片藍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