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腦功能障礙" />
癲癇是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腦功能障礙性疾病。絕大多數癲癇患者可以通過規范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但是部分癲癇患者治療效果并不好,治療之后還會出現復發等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用藥不切當,沒有堅持用藥,另一種情況就是臨床上用藥治療癲癇的誤區甚多,使許多癲癇病患者久治不愈,給癲癇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不應有的損害。
1、選藥不準
根據不同的癲癇類型選用不同的抗癲癇藥物,這是癲癇患者用藥治療的#!基本原則。然而,許多非專科醫生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醫生對癲癇的發作類型確定不準,或對各種抗癲癇藥的作用了解不透徹,故而常出現選藥不準或用藥不當的現象,這是導致癲癇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2、劑量不當
不同的癲癇患者對抗癲癇藥的反應有很大的差異,故必須堅持用藥的個體化原則,如果單憑個人的經驗用藥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目的。服用抗癲癇藥的劑量不足或過大都不利于對癲癇的控制。若用藥劑量過小容易使患者處于“亞治療狀態”:相反,若用藥劑量過大不但可增加癲癇發作的次數,還容易引起患者的慢性藥物中毒。
3、間斷服藥
癲癇是一種腦部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期規范地用藥,否則難以痊愈。然而在臨床上,不少癲癇患者隨意間斷服藥。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服藥方法危害極大,有時甚至還不如不用藥。
4、頻繁換藥
有的癲癇患者對癲癇治療的長期性認識不足,總是急于求成,四處求醫,頻繁換藥。這也是癲癇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要使任何一種抗癲癇藥在血液中達到有效、穩定的濃度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多數藥物都需要在使用和觀察數月之后才能確定其有無療效,故患者絕不能頻繁換藥。
5、多藥聯用
對大多數癲癇患者來說,堅持單藥治療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原則,多藥聯合治療僅適用于單藥治療失敗的難治性癲癇患者。然而在現實中聯合使用多種藥物治療癲癇的現象十分普遍。其實,這種服藥方法不僅不能提高療效,還會增加藥物的副反應,從而使患者無法長期堅持藥物治療。
6、迷信新藥
目前,國際抗癲癇聯盟仍然推薦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撲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等為一線抗癲癇藥物。
7、過早停藥
臨床證實,癲癇患者堅持服藥的時間越長,其停藥后病情復發的機會就越少。各型癲癇患者停藥所需的時間不同,如全面性強直一陣攣發作的患者須用藥一年以上才能停藥;失神發作的患者須用藥半年以上才能停藥。需要指出的是,癲癇患者在病情最后一次發作后,仍需根據自己病情的發作類型、發作頻率等繼續服用1~5年的藥物,然后再逐漸停藥。
8、濫用中藥
中醫藥在治療癲癇方面的確有一定的療效,但目前尚無一種中藥或方劑被公認是治療癲癇的特效藥。祖國醫學在治療癲癇時非常強調辨證施治和整體治療的原則。然而有些人在運用中醫藥治療癲癇時卻很不規范,如大肆宣傳自己的“純中藥”或“祖傳秘方”無毒副作用,而且能快速@&癲癇。
服用抗癲癎藥物注意事項
1、樹立戰勝頑疾的信心和決心。正規的抗癲癎藥物治療可以使約60-70%的癲癎患者的發作得到緩解或完全控制。但由于癲癎是一種慢性腦部疾患,其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需要患者及家屬的耐心。
2、嚴格按醫囑規律、足量服用抗癲癎藥物。杜絕漏服藥物、自行減量或停藥的現象,因上述行為均可能誘發癲癎發作,使既往治療前功盡棄,嚴重者可發生癲癇持續狀態。
3、大多數患者采用單一抗癲癎藥物治療即可獲得較好的療效,只有確認單藥治療失敗后,方可加用第2種藥物。
4、至少要在足量的抗癲癎藥物持續治療3-6個月后,才能評估該藥物的有效性。頻繁、盲目地換藥容易使患者產生耐藥性,成為“難治性癲癎”。
5、凡是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抗癲癎藥物也不例外。但是副作用的類型及發生率因個體差異和藥物的品種而不同,患者或家屬需仔細閱讀說明書,并遵醫囑定期復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等;如有藥物副作用發生,尤其是比較嚴重的副作用,如皮疹等,應及時復診。
6、在完全控制發作后,通常需繼續服用抗癲癎藥物3-5年,定期復診并復查腦電圖無異常,方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量直至停藥。個別患者因器質性病變等原因可能需終身服藥。
癲癇患者在藥物治療期間是戒煙禁酒的,適當的做些有氧運動,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熬夜,不過饑過飽,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