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種單一的檢查手段能夠100%準確、可靠地定位致癇灶。定位致癇灶的方法主要包括:患者發作過程的表現;解剖結構方面的檢查(例如CT、MRI等);電生理檢查(各種類型的腦電圖及腦磁圖);核醫學檢查(SPET、PET-CT);神經心理學檢查等。醫生要根據患者發生類型以及經濟負擔能力合理選擇各種檢查手段。一般來說,如果多種檢查手段都提示相同的定位信息,其結果就更為可靠,其中電生理檢查結果占主要地位,目前主要有長程錄像腦電圖、顱內植入電極腦電圖,電刺激定位致癇灶,高頻腦電圖定位致癇灶。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外科王東明
癲癇是一個癥狀診斷,腦內幾乎任何部位病變都可以導致癲癇發作。因此癲癇具有許多類型,各種類型癲癇治療方法和預后都不同。尤其是需要手術的頑固性癲癇病人,還需要確定癲癇灶和腦皮層功能區的位置。由于癲癇的復雜性,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準確無誤的提示癲癇灶的位置。多數情況下核磁共振和CT可以顯示腦結構改變。PET可以提示腦組織的代謝情況。功能磁共振可以提示腦皮層功能區的位置。顱內埋藏電極腦電圖有助于更加精確判斷癲癇灶位置。因此多種檢查聯合在癲癇術前評估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