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因有很多種。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癲癇,就有不同的癲癇病因。就目前而言,癲癇主要從中醫和西" />
癲癇病因有很多種。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癲癇,就有不同的癲癇病因。就目前而言,癲癇主要從中醫和西醫角度研究。那么從中醫和西醫角度看,癲癇病因有哪些呢?癲癇診斷的依據有哪些?
中醫認為癲癇是痰癥。腦為至清至粹至純之腑,為真氣所聚,維系經絡,協調內外,以主元神。腦清則神識清明,主持有度;腦為髓海,水谷精微及腎精所藏。清靈之臟腑喜靜謐而惡動擾,易虛易實,是故神傷竅閉為其病理基礎。清竅被擾.元神失控,神機散亂,則昏仆抽搐;髓海不充,元神失養,腦神乏機,致恍惚不安,目光呆滯等。
心藏神,腎藏精主髓,脾運中焦,肝主疏泄而調暢氣機,可見腦與心、肝、腎、脾諸臟功能相關。
先天因素命門伏邪,或由于父母稟賦或孕產調養不當,胎氣受損,或者臟氣不平,或者氣機逆亂,臟腑功能失調。脾腎虛而生痰,肝氣旺而生風。
痰濁內生飲食不節,過食醇酒肥甘,損傷脾胃,脾失健運,聚濕生痰;或氣郁化火,火邪煉津成痰,積痰內伏,一遇誘因,痰濁或隨氣逆,或因火炎,或隨風動,蒙蔽心神心竅,發為癇證,故有"無痰不作癇"說。不潔飲食,蟲阻腦竅,因蟲而致風動,也是引發癇證之因。癲癇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七情失調主要責之于驚恐。突受大驚大恐,造成氣機逆亂,進而損傷臟腑,肝腎受損,則致陰不斂陽而生痰生風。脾胃受損.
西醫認為癥狀性癲癇因于多種腦部病損和代謝障礙,如先天性疾病、產前期和圍生期疾病、高熱驚厥后遺、外傷、感染、中毒、顱內腫瘤、腦血管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等。癲癇的產生與神經元異常放電相關。人體休息時,一個大腦皮質錐體細胞的放電頻率一般保持在1~10次/秒之間,而在癲癇病灶中,一組病態神經元的放電頻率可高達每秒數百次。癇灶細胞群高頻重復放電,使其軸突所直接聯系的神經元產生較大的突觸后電位,從而產生連續傳播,直至抑制作用使發作終止。由于傳播途徑及范圍不同而引起各種形式發作。癇性活動可能僅牽涉一個區域的大腦皮質而不再擴散,引起單純部分性發作;興奮在前中央回或后中央回通過放電后細胞外鉀離子的增多而傳導到鄰近神經元,造成杰克遜癲癇;癇性活動常由大腦皮質通過下行投射纖維傳播到丘腦和中腦網狀結構,引起意識喪失,再由彌散性丘腦投射系統傳布到整個大腦皮質,產生繼發的全面性強直一陣攣發作。
除了中醫和西醫對癲癇的研究之外,藏醫對癲癇也頗有研究。
藏醫將從腦中發出與"江瑪"脈連接,主要是由隆物質構成司理機體發育、活動的脈稱為白脈,也稱水脈,屬現代醫學中的神經。人體中起主要作用的水脈有19條,這些水脈因癘疫傳染、中毒、熱邪侵入等原因引起病變,出現難忍的劇痛和運動障礙,稱為白脈病。
白脈是人體在胚胎階段首先生出的脈絡,也是胚胎發育獲得營養的脈絡,出生后這些脈絡又起著吸收飲食的精華,輸送糟粕,以保證三因素七物質的正常循環的作用,如若這些脈絡的功能發生衰退則會引起三因受損,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身體的盛衰與生死主要依靠脈絡。
一般治療以理氣活血通絡為原則,藥物宜服,熱證用開水送服,寒證用酒送服,連服數次,使藥力連續,直到驅使病邪為止。或者選服仙露七十味珍珠丸組合仙露二十五味珊瑚丸。溫泉浴和五味甘露浴對白脈病有良效。
由于對身體機理的認識不同,從而導致對癲癇病因的解析不同。以上三種解析,分別從三種不同的角度對癲癇病因做了解析,從而使得人們對癲癇的認識更多,在治療癲癇時可以采用更多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