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服用抗癲癇藥物的婦女生產后面臨著哺乳的難題,抗癲癇藥物可以通過血液循環滲透到乳汁" />
正在服用抗癲癇藥物的婦女生產后面臨著哺乳的難題,抗癲癇藥物可以通過血液循環滲透到乳汁中,尤其是苯巴比妥類和苯二氮卓類藥物,嬰兒吸食后可能會導致嗜睡、吸允無力、體重增長緩慢、嚴重的引起呼吸困難、藥物蓄積中毒而影響大腦的正常發育。因此服藥期間的癲癇病婦女,應采用人工喂養的方法,以保證嬰兒的健康成長。但是在整個孕期,抗癲癇藥物通過胎盤已經進入到胎兒體內,如果突然終止哺乳,一些容易有戒斷的藥物如苯巴比妥、氯硝西半在嬰兒體內濃度突然降低,會出現戒斷綜合癥。因此,癲癇病人在孕期和圍產期,盡量避免使用上述抗癲癇藥物,將劑量控制在#!小,逐漸減少母乳喂養量,哺乳期間產婦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減少夜間睡眠剝奪,預防癲癇發作加重。
在癲癇母親在服用抗癲癇藥物期間,需要母乳喂養嬰兒時,藥物就有可能通過乳汁進入到嬰兒體內,則可能對孩子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雖說母乳對孩子益處有許多,但在這種情況下,癲癇母親應該與醫生溝通,在哺乳期做好對嬰兒的母乳喂養。
在某種程度上講,母乳喂養是把“雙刃劍”。在母親服用合適的抗癲癇藥物情況下進行母乳喂養,可能是多數人的選擇。
母親服用藥物 對孩子的具體影響因藥而異。換言之,并非所要藥物都會對孩子產生同樣影響。首先,母乳中的藥物含量與該藥物的血中蛋白結合率高低有關。如果目前服用的是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則乳汁中藥物就較低,因而對孩子影響可能很小,反之則影響較大。從這個意義上講,苯妥英鈉、丙戊酸、卡馬西平等可能對孩子影響較小些, 使用較安全;而加巴賁丁、乙琥胺、左乙拉西坦等盡量少使用。另外,某些藥物對孩子可能影響較大,即使很小量也會有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苯巴比妥、撲癇酮或其他巴比妥類藥物。它們在孩子體內很不容易被排除,可以引起孩子嗜睡、煩躁不安、身體發軟或吸奶無力等癥狀。
因此,對這些藥物應盡量避免使用。如果使用,則應密切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出現相應癥狀,應及時到兒科就診。如果母親服用兩種抗癲癇藥物,對孩子影響可能會更大,更需要密切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服藥(尤其是服苯巴比妥)的母親因各種原因突然停藥,也需要密切觀察,除了母親可能會有發作加重之外,孩子也可能出現煩躁、興奮、多汗甚至抽搐等癥狀,如果出現則應及時就診。
為了減少藥物對孩子的影響,在服藥時間上也需要注意。如果癲癇母親每天服藥兩次或兩次以上,盡量在快吃藥前哺乳;如果每天只服一次藥物,建議在孩子持續時間#!長的那次睡眠之前哺乳,通常是在晚上最后一次喂奶后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