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發作癥狀和病理結合起來給癲癇病分類,基本上可以從中醫典籍上找到理論根據,也符合中醫的" />
把發作癥狀和病理結合起來給癲癇病分類,基本上可以從中醫典籍上找到理論根據,也符合中醫的臨床觀察經驗,確實有獨到之處。所以,后世醫家也有人沿襲這種分法的思路,加以提煉,提出新的分法。
現代中醫如何給癲癇分類?
現代中醫根據中醫典籍的分類方法,對癲癇病有了更明確的分類。歸納起來有下面幾種:
分為陰癇、陽癇或者實證、虛證兩類。這種分法實際上是繼承了傳統中醫的陰陽兩分法。
把癲癇分為肝風痰濁、肝火痰熱、肝腎陰虛、脾胃虛弱四類。這種分法,從肝、脾、腎三臟立論,體現了當前中醫對癲癇病病因的基本看法,切中了要害,抓住了主要矛盾,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分法。
把癲癇分成風癇、驚癇、痰癇、食癇、熱癇、瘀癇、虛癇、蟲癇等類,是根據病因來分類的。上述幾類,散見于醫籍中,古代醫家已有論述,只是未加系統概括?,F代醫家經過加工整理,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科學的體系,這其中有醫家獨到的見解,但總體上說來還是對古代醫學思想的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