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人普遍存在健康教育需求,通過健康教育與護理指導,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癲癇" />
癲癇病人普遍存在健康教育需求,通過健康教育與護理指導,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癲癇病知識的認識水平與家庭護理能力,對治療的依從性增高,使患者得到長期、合理、有效的治療。重視并正確評估癲癇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可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控制發作,減少復發,并提高病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那么到底應該怎樣正確對待癲癇病患者呢?
1.癲癇病治療的依從性。要求病人治療過程中有良好的依從性,嚴格按醫囑服藥,不能隨意停藥或減量,并注意藥物副作用。服藥過程中,如有不適,隨時就診。并遵醫囑定期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和測定抗癲癇藥物血濃度,減少副作用。宣教病人在服藥治療期間如果療效不理想,發作沒有完全控制,要積極就診,尋找原因,不要自行加量或反復更換抗癲癇藥物或者自行停藥,而加重病情,最后發展成頑固性癲癇。
2.抑郁心理。癲癇病人由于長期反復癲癇發作,給病人造成生活上的痛苦,抑郁的特征#!明顯。應主動接觸病人,了解病人心理的需求,開導病人,減輕病人心理的負擔。同時宣教家屬對病人要理解、關心、使病人可以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獲得精神上的一種安慰。
3.悲觀心理。癲癇病是需要長時間治療的一種疾病,長時間服藥治療及反復發作對病人身心造成嚴重傷害,動搖了病人可以戰勝疾病的信心,出現了悲觀失望情緒。應告訴病人,癲癇病不是不可治,在有效藥物的控制下可與其他人一樣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并舉出實例來增強病人自信心。
4.自卑心理。因為癲癇病的發作是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反復發作,病人產生嚴重的自卑。還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在病房中宣教不要歧視病人,不能在公開場合議論病人的病情。
5.孤獨心理。有的癲癇病人,在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跟正常人一樣,于是便陷入孤獨,不愿跟大家在一起。還有的癲癇病人由于家人的過度保護,喜歡一個人呆著,不能溶入社會。應鼓勵病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正常的生活還有學習。
6.飲食指導。由于長期藥物治療,極大影響了病人的健康。指導病人和家屬合理飲食,禁煙酒,避免飲用咖啡,可樂,巧克力等刺激性食物,誘發癲癇發作。
到底應該怎樣正確對待癲癇病患者呢?通過分析影響癲癇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設計出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在日常工作中給予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有效地控制或減少了癲癇發作。同時給予心理護理,及時疏導糾正病人的抑郁,悲觀,自卑,孤獨的不良心理,并減少了致病誘發因素,全面地提高了癲癇患者的康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