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癲癇病患兒的父母有個共同點就是偏愛患病的孩子,覺得孩子本身患上癲癇病就很可憐,所以" />
很多癲癇病患兒的父母有個共同點就是偏愛患病的孩子,覺得孩子本身患上癲癇病就很可憐,所以一定要萬般寵愛,十分小心的照顧孩子,有些甚至達到了寵溺的程度,不舍得打不舍得罵,溺愛過度。從而導致了孩子的性格被養歪了,如不禮貌、不敬長輩等。還有一些父母害怕外界誘因會誘發孩子的癲癇發作,就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甚至不讓他們上學,這些都會讓孩子的身心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哪怕孩子癲癇治好后,也是無法改變的。
1、上學
癲癇患兒一般可以正常上學,因為學習、思考、記憶等不會誘發癲癇發作。但家長不要對患兒提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比如要求各門功課達到多少分以上,這樣會增加患兒的思想負擔。癲癇患兒通常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如春游、參觀和課外文娛活動等。但是當癲癇患兒發作特別頻繁、用藥不能控制時就不宜上學。癲癇合并有智力低下的患兒可以送弱智學校學習。
2、管教
應當像普通兒童一樣去正常管教癲癇患兒,不要嬌慣。管教方式應該是耐心的說服教育,不要打罵、體罰。家長不要擔心患兒有病就不敢管,否則,最后患兒的癲癇病治好了,卻留下一身壞毛病,如不懂禮貌、任性、脾氣暴躁、打罵父母等。
3、身心發展
應注意兒童的身心發展。應鼓勵其多與社會接觸,如到公共場所與同齡人玩耍。解除患兒精神上的負擔,避免其出現自卑情緒。
有時候就是因為父母太溺愛孩子,所以有很多癲癇病患兒父母都說等孩子病好后會好好管教,可那時已經太遲了,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所以希望各位癲癇病患兒父母能夠了解這些,不要太過寵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