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癲癇是指有類似癲癇樣表現,而大腦中沒有不正常的放電,在急診中要作出診斷是困難的" />
假性癲癇是指有類似癲癇樣表現,而大腦中沒有不正常的放電,在急診中要作出診斷是困難的。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呼之不應……很多人馬上想到的可能是癲癇發作,但實際上,出現這些癥狀并不一定就是癲癇。
據廣東省抗癲癇協會會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周列民教授介紹,目前癲癇的誤診仍比較常見,包括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把非癲癇誤診為癲癇,另一種則是把癲癇誤診為其他疾病,當中還有一種屬于漏診的范疇,即癲癇沒有被診斷出來,這種情況多見于老年患者。
假性癲癇發作易誤診為癲癇病
由于癲癇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病,因腦神經元過度同步化放電導致反復發作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光憑癥狀,有時候難以判斷是否癲癇,這就需要結合腦電圖等輔助檢查手段。假性癲癇是診斷過程中醫生和患者家屬都需要警惕的事情。不要以為假性癲癇發作當做真的癲癇病來治療。
曾經有一個15歲左右的女性患者在母親的陪同下來找周列民教授,據患者母親介紹此前已經到多地大醫院看過醫生,但是仍然頻繁“發作”。周列民通過觀察,懷疑患者母親口中的“發作”不是真的發作,因為根據臨床經驗,如果患者頻繁發作并且長期服用藥物,往往會有反應有些遲鈍、言語表達不順暢等表現,但這個患者的智力和精神狀態都很好。后來患者做了腦電圖,大腦中沒有不正常的放電,最終確定是“假性癲癇”。周教授通過和患者及其母親的了解,得知患者由于在單親家庭成長,害怕失去媽媽,為了引起關注和得到愛護不得已假裝發作。周教授說,假性癲癇的誘因有很多,但孩子的誘因通常比較簡單,有時僅僅是為了獲得關注或者達到不合理的要求。
周列民教授介紹道,一般癲癇的誤診誤治主要有四大類型:一是癲癇,而漏診或診斷為其他疾病給予誤治;二類不是癲癇,誤診為癲癇,按癲癇治療;其三是可治型癲癇,用藥不當或過度治療,有的甚至選擇手術或伽瑪刀治療,由此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其四是因診斷分型不明,使用不適宜此類癲癇的藥物。如果病人用藥不當會產生不良后果,不僅發作不會減少,還會增加發作次數,甚至會誘發新的發作類型,造成病情加重。
如果假性癲癇患者被誤診為癲癇,錯誤地接受了治療,不僅帶來藥物不良反應的問題,更是對其精神心理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樣,如果屬于癲癇,卻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或者沒診斷出來,耽誤了治療,也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因為癲癇沒得到有效控制,它的每一次發作都會引起新的病灶,影響大腦發育,造成語言、智力等功能的缺陷”。周教授以他十幾年前遇到的一個3歲左右的患者為例,這個患者在看周教授前已經看了8年病,雖然后來在他這兒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8年間的用藥不當并且貽誤了#!佳治療時機,最終造成了該患者智力發育不正常。
假性癲癇是什么
1、假性癲癇發作在兒童及青少年常見原因有夜驚、偏頭痛、發作性行為控制不良、間歇屏氣、發作性肌張力障礙、良性夜間發作的肌陣攣等;成人常見原因為昏厥、偏頭痛、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周期性麻痹等。另一種是與心理功能障礙有關的非癲癇性發作,稱之為非癲癇性心因性發作。
2、假性癲癇是指有類似癲癇樣表現,而大腦中沒有不正常的放電。在急診室要作出診斷是困難的,對有些病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大喊或強光來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可以迅速阻止假性癲癇發作,如果病人能做腦電圖,可以作出診斷。在發作期間,沒有不正常的放電可被觀察到。
3、“癲癇”發作20分鐘后,血清泌乳素的檢測可以區別是真性癲癇還是假性癲癇。在真性癲癇中,血清泌乳素水平至少要提高兩倍,而假性癲癇其泌乳素仍在正常范圍。假性癲癇常發生于有潛在“真性”癲癇病的患者中,在急診很少能明確診斷。
如發現類型癲癇的抽搐、口吐白沫那不一定是癲癇引起的癥狀,也可能是假性癲癇發作。切勿在尚未確診的情況下亂服藥。假性癲癇發作同樣對患者有危害,應該盡快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