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葉癲癇的發作類型有很多種,包括輔助運動區發作、扣帶回發作、前額極區發作、" />
額葉癲癇的發作類型有很多種,包括輔助運動區發作、扣帶回發作、前額極區發作、眶額區發作、背外側部發作、島蓋發作和運動皮質發作,額葉癲癇的特點為單純部分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以及繼發性全身性發作或這些發作的混合發作,發作通常一天數次,且常在睡眠時發作,額葉部分發作有時可與精神因素引起的發作相混淆,癲癇持續狀態是常見的合并癥。額葉癲癇患者所擔心的一定是關于治療的問題,下面我們來說說額葉癲癇怎樣治療好得快。
額葉癲癇灶的手術定位是一個難題,很多部位腦電圖不能精確定位,但經術前評估,額葉致癇灶定位明確,且又能被切除而不會造成過多的神經功能缺失,就應當考慮行腦皮質切除術,而若確實發現了病灶,則應當同時切除,癲癇的治療效果會更好。但臨床醫師常會遇到額葉的非病灶性癲癇,影像學上未發現明顯的結構性異常改變,但通過手術切除后檢查,無病灶性癲癇在組織學仍然發現了異常改變。
在術前評估中,有下列情況者往往提示能夠取得更好的手術效果,MRI影像顯示病變邊界清楚;發作間期腦電圖癲癇樣放電能定位;癲癇發作的臨床特征提示為額葉起源;上述特征相互一致;病灶于手術中可達,并不涉及言語功能皮質;無其他潛在的致癇性異常。
額葉癲癇手術治療常用的仍是腦皮質致癇灶及病灶切除術,對致癇灶及病灶廣泛限于一側額葉的應行部分額葉切除術;在非優勢半球,大塊額葉切除的范圍應限于中央前溝以前部分,切除可分兩個步驟:于腦外側凸面整塊切除額上、中、下回,接著在胼胝體附近切除前扣帶回。眶后皮質要保留。在優勢半球應保留額下回后部的2.5cm的腦組織,以避免語言障礙。在施行額葉切除之前,重要的是認清中央溝,中央溝一般位于冠狀縫之后大約4~5cm,有時也可用腦電圖來輔助鑒別。在行額葉皮質切除術時應先切開該皮質區邊界的軟腦膜,再進行軟腦膜下的皮質切除。其要領應注意盡可能避免血管操作,以免鄰近的皮質造成缺血損害;要保護皮質靜脈,特別是主要靜脈竇附近的靜脈要保護,如損傷可導致附近功能區皮質大范圍的靜脈梗死;大多數情況下,僅僅只需切除皮質,并不需切除其下的白質。
兩側額葉致癇灶或一側額葉癇灶,又不能行皮質切除時,應選用胼胝體前2/3切開術,阻斷癲癇放電的傳播,減輕癲癇發作的頻率及緩解嚴重度。額葉癇灶位于運動、語言區時應選用多處軟膜下橫纖維切斷術。目前多采用聯合手術的方式來治療額葉癲癇。有時癲癇灶波及顳葉或頂葉,還需加作顳葉切除術或行大腦半球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