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神經系統疾病,其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癲癇病的發作,不因" />
癲癇病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神經系統疾病,其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癲癇病的發作,不因癲癇的頻繁發作而傷害癲癇病人。可有的癲癇經常規治療后仍不見效果,也被人們稱之為難治性癲癇。那么,導致癲癇難治的原因有哪些呢?
導致癲癇難治的原因可分為兩個方面,醫源性難治和真性難治。對于醫源性難治,其原因多是由于治療方面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診斷錯誤:將非癇性事件誤為癲癇,特別見于兒童。20%-25%神經系統正常的患者、以及60%智能低下的兒童,經發作評估確定為非癇性事件,應根據首發年齡、病史中關鍵情節、合理的輔助檢查加以鑒別。
2.對發作類型判斷失誤,選擇藥物不恰當
3.藥物劑量不恰當:劑量過小不能達到有效治療血濃度,過大則誘使發作加重,口服藥物后至少需要5-6個藥物半衰期的時間,方能達到穩態血濃度。
4.藥物配伍不恰當:藥物代謝存在個體差異,具有肝酶誘導作用的抗癲癇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撲米酮、苯巴比妥)聯合應用加速藥物代謝而不能達到有效血濃度。
5.撤藥發作
6.患者用藥依從性差,或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
真性難治多是由于癲癇疾病本身,包括以下幾點:
1.原發性結構異常:見于先天性發育不良如局限性大腦皮質畸形;灰質異位和多小腦回;微小發育畸形;一側巨腦,以及某些遺傳性疾病:染色體基因突變引起的神經發育缺陷,如構成神經皮膚綜合征的腦面血管瘤、結節性硬化等。結節性硬化腦病變包括室管膜下巨細胞性星形膠質細胞瘤合并鈣化、皮質結節等。一定要注意神經影像學的鑒別,有的結節在病理上酷似局限性皮質畸形或神經節膠質瘤。
2.繼發性的病理因素,包括各種后天獲得性損傷或疾病。海馬硬化伴或不伴有海馬以外的病理性改變; 腦腫瘤;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炎癥;免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重癥肌無力或其他系統性結締組織病;代謝性疾病,如溶酶體病、線粒體腦肌病;慢性酒精中毒;老年癡呆癥病;瘢痕或鐵質沉積、鈣化等。
3.腦內存在耐藥基因。
4.誘發癲癇的因素持續存在。
通過以上北京癲癇醫院專家的介紹,大家對這方面的只是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這些能讓大家對于癲癇病有更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