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呢?對于癲癇病這類復雜的腦部疾病,很多患者都感到迷茫,到底為" />
癲癇病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呢?對于癲癇病這類復雜的腦部疾病,很多患者都感到迷茫,到底為何患上癲癇病,癲癇病的發作和什么有關,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癲癇病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一般誘因 除睡眠缺乏外,疲勞、饑餓、便秘、飲酒、情感沖動以及各種一過性代謝紊亂和過敏反應都能激發病人的發作,如過度飲水可誘發強直—陣攣發作,發熱可引起高熱驚厥及促使癲癇發作,過度換氣容易誘發失神發作,飲酒可誘發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和肌陣攣發作。過度疲勞、睡眠缺乏容易導致各型癲癇發作,饑餓性低血糖也可引起癇性發作。
藥物作用 一些藥物本身就有誘發癲癇發作的作用,如貝美格、戊四氮、米帕明等。突然撤除抗癲癇藥物,往往促使癲癇發作,甚至導致癲癇持續狀態。某些抗失神發作的藥物如三甲雙酮、乙琥胺可誘發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而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偶爾也會誘發失神發作。
特發誘因 某些病人僅在某種特定條件下才發作,對某些特定的因素敏感,有時甚至想到某種特殊誘因或看到與該誘發因素相關聯的某些事物就可誘發出腦電圖異常及癲癇臨床發作,如閃光、音樂、驚嚇、心算、閱讀、書寫、下棋、玩牌、沐浴、刷牙、跑步、外耳道刺激等誘發各型癲癇發作,常把此類發作稱反射性癲癇。
年齡:有多種特發性癲癇的遺傳因素,其外顯率和年齡密切相關,如良性家族性新生兒驚厥,發生在出生后2~3天,兒童期后發育正常,大部分不再發作。另外大腦的發育過程也影響癲癇的發作形式。新生兒常呈部分性發作,如兒童期失神癲癇,多在6~7歲開始,青春期后常轉化為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其原因在于大腦的發育過程直接影響癲癇的發作形式。新生兒時期雖然大腦興奮性很高,但較難形成全腦同時異常放電;嬰兒期逐步發育,癲癇表現為偏側性或全身性發作,但因大腦對下部腦干網狀結構活動控制不完全,亦常表現為嬰兒痙攣或強直性發作。又如嬰兒驚厥癥,多發生在1周歲以內,數年后可轉化為不典型失神發作,全身強直—陣攣發作。良性中央—顳區棘波癲癇多于4~10歲開始發病,青春期自愈。
癲癇病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呢?經過上述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對于癲癇病的癥狀很多患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錯誤認識。癲癇病的治療并非一時的事情,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患者在治療期間好做好護理,避免癲癇病再次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