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失張力發作的神經起源尚不完全清楚。一種推測認為失張力發作可能起源于腦干,主要是橋腦網狀結構" />
目前對失張力發作的神經起源尚不完全清楚。一種推測認為失張力發作可能起源于腦干,主要是橋腦網狀結構,實驗表明直接或間接刺激這一區域均可引起失張力發作。發作性睡病的睡癱和猝倒也具有相似的機制。另一種推測認為癲癇性失張力發作與皮層短暫而強烈的抑制有關。現已證實刺激皮層的某些區域可引起自主活動的抑制。有人認為失張力發作伴EEG廣泛棘慢波發放與失神發作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學機制,但失張力發作比失神發作的皮層抑制作用更強烈。
【臨床表現】失張力發作表現為全身肌張力的突然減低或喪失,導致突然跌倒。短暫的失張力發作持續僅1秒鐘左右,意識喪失常不明顯,病人跌倒后立即站起。長時間的失張力發作可持續一至數分鐘,病人全身松軟躺倒,凝視或閉目,無發聲亦無運動性癥狀。失張力發作持續狀態可表現為反復連續的失張力性跌倒,亦可表現為長時間的意識喪失伴全身肌張力喪失。
【EEG特征】發作間期EEG無特異性,可為全導慢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發放。發作期EEG多為全導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爆發,亦可為低波幅或高波幅快活動及彌漫性低電壓。同步EMG可見發作期短暫電靜息。
【鑒別診斷】跌倒發作亦可見于其他癲癇發作類型,如肌陣攣發作或強直性發作,應結合肌電記錄鑒別。非癲癇性的跌倒發作如一過性腦干缺血或發作性睡病的猝倒癥應與失張力發作鑒別,全面的病史調查、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及發作期EEG陰性有助于和癲癇性發作的鑒別。
【相關的癲癇綜合征】失張力發作主要見于Lennox-Gastaut綜合征,突然刺激引起的反射性癲癇也可引起失張力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