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行性肌陣攣癲癇(progressive myoclonic " />
(1)進行性肌陣攣癲癇(progressive myoclonic epilepsies):臨床的特征包括:病情呈現進展性,預后不良;有頻繁的肌陣攣發作,常伴有全身強直陣攣發作;神經系統有異常表現,認知功能呈現進行性衰退,多有小腦癥狀以及錐體束癥狀。EEG呈現背景活動異常基礎上的雙側性棘慢或者多棘慢的綜合。進行性肌陣攣見于臘樣褐脂質沉積癥、Lafora病等多種遺傳代謝病或變性病。
(2)反射性癲癇(reflex epilepsies):是指幾乎所有的發作均有特定的感覺或者復雜認知活動誘發的癲癇類型,發生率低。如原發性閱讀性癲癇、驚嚇性癲癇、視覺反射性癲癇、熱浴性癲癇、紙牌性癲癇、自我誘發性癲癇等,癲癇發作類型并不固定,但針對每一例患者,發作形式往往固定。反射性癲癇多為特發性,患者多為體格以及智能發育正常的兒童以及青少年,去除誘發因素,發作也消失,大部分不需要治療。
(3)邊緣葉癲癇和新皮質癲癇(limbic epilepsies and neocortical epilepsies):根據大腦結構在進化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分類。內側顳葉癲癇的發作起源于海馬、杏仁核等邊緣系統結構,因此,內側顳葉癲癇可以稱為舊皮質癲癇或者邊緣葉癲癇,而外側顳葉、額葉癲癇、頂葉癲癇、枕葉癲癇以及Rasmussen綜合征的發作起源于大腦皮質,故屬于新皮質癲癇。
(4)熱性驚厥(febrile convulsion):初次發病在1個月-6歲之間,在患有呼吸道或者其他部位感染時(不包括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以及器質性或者代謝性疾病),體溫升高在38度以上突發的驚厥,多表現為全面性的強直或者強直陣攣發作。在小于6歲的小兒中發生率高,為2-3%。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逐步發育成熟,發作可以自行緩解,少數可以延續數年。熱性驚厥盡管表現為癲癇發作的形式,但是不具有反復自發發作的性質,故不屬于癲癇的范疇,而且熱性驚厥轉變為癲癇的比例很低,約為5%左右。